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清慧 《考试周刊》2011,(30):218-219
中学生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中学阶段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形成的背景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农村职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让他们在校期间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边远地区职院和中心城市职院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边远地区职院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结果表明:与广西中心城市职院相比,广西边远地区职院有心理卫生问题学生比率显著偏高,学习困难是造成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边远地区职院和中心城市职院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边远地区职院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结果表明:与广西中心城市职院相比,广西边远地区职院有心理卫生问题学生比率显著偏高,学习困难是造成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当前的国家战略之一。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优秀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储备。农村中学生是未来河南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从学习、人际关系和情绪三方面简述了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指出其心理问题源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及自身因素,最后提出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项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建平 《文教资料》2006,(32):97-98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学生心理问题数量的增加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学校教育制度缺陷和家庭对孩子不良影响的因素,也是由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认为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从而提出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健康的人格 ,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职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文章通过剖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设想,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梁姚 《教师》2009,(15)
中学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文章通过剖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设想,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提出了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以及情感类问题作出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兼顾其他方面的因素,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日走出阴霾。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金心全意的配合。通常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认为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提出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职。  相似文献   

20.
职中学生英语学习普遍存在兴趣匮乏的现象,文章从英语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针对职中学生这一专门群体,提出了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措施,以提高职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