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与诗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分析(一)韵律美英文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韵律美,“韵律实际上就是节奏的律动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意味”。诗歌通过音效模式来形成一种音乐性的韵律美,韵律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回环美,这回环美的形式能够与内心的情  相似文献   

2.
美是生成的。自然美的原因在于自然物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的自由生命,自然美是自然对象的自然韵律与审美主体人的内在生命韵律相契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文学语言的韵律美主要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帮助幼儿建构审美经验的重要方式。但是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艺术技能的指导,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欣赏感受以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基于教师在韵律欣赏活动中存在的技能导向的问题,笔者从内容筛选,策略支持以及多元途径三方面入手,借助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明晰地阐述,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分析 (一)韵律美 英文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韵律美,"韵律实际上就是节奏的律动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意味".诗歌通过音效模式来形成一种音乐性的韵律美,韵律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回环美,这回环美的形式能够与内心的情意形成水乳交融的效果,从而增强了整首诗歌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韵”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富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情调、审美对象的生命意蕴及艺术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与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9.
从情感的真实、意象的新颖、韵律的和谐三个方面分析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 ,并由此对徐志摩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宋祖建 《双语学习》2007,(7M):168-169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11.
国内译界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重"神"而轻"形"的倾向,然而根据语言映象象似性理论,依据听觉、视觉形成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就英文诗歌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主题与作品在语音象征、韵式、格律、语相和篇章等五个方面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之"形"与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这类文体时,对这些形式层面的因素也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过于轻"形"。  相似文献   

12.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3.
拟以几首古诗为客体,从主语(人称和数)、时态、措辞、音韵格律、主题和意境等多方面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其英译方法,从而论证了从模糊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要性以及文中所提英译方法的可行性。诗歌英译不单要考虑其自身的模糊性,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用模糊性的手段来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传译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14.
诗可译,但古汉诗英译,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诗的内容和意境的领会与再现;诗的形式、韵律、节奏的传达,行为主体的确定及时态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诗可译的立场,以古今中外的典型译例为对象,讨论诗歌翻译中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如:诗的内容和意的领会与再现;诗的形式、韵律、节奏的传达;汉语古诗英译时须认真对待的行为主体和时态问题,等等。文章还对译诗佳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崔融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于初唐诗坛卓然独立,形成了其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如诗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意境的鲜明性,作诗的合律性,以及清新淡逸、苍凉悲壮的诗歌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近体诗声律、对偶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其诗律学专著《唐朝新定诗体》,为唐初近体诗的成熟、完善,以及最终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广与创作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韵律在诗歌传播中有不可或缺的决定作用。古诗的强韧和今诗的低迷 ,都与对韵律的运用紧密相关——或者更直接地说 ,诗歌在今日文坛上地位的退让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众多作品中韵律的缺失。韵律不仅是诗歌的内容 ,而且同时还是诗歌传播的优质介质 ,是提高传播效率的润滑剂。没有韵律 ,诗歌的传播必定遭遇媒体的障碍 ,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阻碍读者对诗歌的接受程度 ,最终成为诗歌发展的阻滞。我们期冀于诗歌的兴盛 ,就要尊重诗歌的传播特点 ,重归韵律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王鹏运于尊体格之外亦重声律。他认为词为声学,由声而得韵,南渡之后,乐谱失传,声亡而韵始严,因此他高度评价戈载与万树整饬韵律之功。另一方面,王鹏运又认为韵本休文小学之书,反对以日益细密的韵法约束创作,认为词韵宜宽,从而对方音押韵持许可的态度,并且针对戈载擅改韵律,绳检古人的作法予以严厉挞伐。王鹏运守声律而不泥声律,在实际创作中主张自运,往往不受羁縻。晚清之际,王氏能克服常派之弊,比兴寄托之外亦不轻忽音律形式,真正做到体格与声律并重。他的声律论是在特定时代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王拯与端木埰的熏染?⑶乙云涮岢蒲茉谕砬宕侍巢斯惴憾钤兜挠跋臁?  相似文献   

19.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陈泽平 《中国语文》2012,(1):58-67,96
本文分析闽语福安话的历史音变,福安话韵母的现有面貌大体经过两类音变而形成,首先是以特殊调值推动的以调类为条件的变韵,使得整个语音系统呈现出不合理的结构;然后发生了韵母系统自我调整的自然音变,语音系统又基本恢复平衡。在处理福安话的韵母系统时,不能过度强调它的历史背景,而应在共时平面上进行分析,才能最经济、简洁地说明其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