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旭 《华章》2012,(34)
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本体的特性,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横向迁移.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梁爽 《成才之路》2013,(12):38-39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通过阅读与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只有实施这样开放的语文课程,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种文惠 《考试周刊》2012,(56):33-3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所谓"大语文",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就某一内容生发开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树立生活语文观,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如何做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提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不应拘泥于语法规则、文字游戏,教"小语文",而应当把触觉伸向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体味人生,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要学好语文,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延展。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也就是说要通过课外延展从生活中获得学习资源。生活的领域无限宽广,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却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一味强调语文教学的课外延展,往往显得散漫而缺少章法。这不但冲淡了学习目标,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0.
蔡万琴 《教学研究》2007,(5):466-468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重要认识活动.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引导学生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拓宽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1.
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是将语文与生活对接的一种教学程式。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中的理想化的生活,反观身边的现实生活,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给学生认识生活以具体的帮助。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包括三个子系统:课堂教读生活化、说写历练生活化、积累指导生活化。三者有机融合,将实现"教读"和"学写"、"教文"和"立人"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生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开设生活化教学活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知识体系内容。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的素养能力之外,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构建学生知识框架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打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学生审美教育的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与生活脱节等众多问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与语文是紧紧相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适应生活,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地方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流于表面形式,教师和学生饱受困扰.因此,语文教学亟待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让它焕发出生动活泼的本来特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有一定难度,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挑战.快速提高藏族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其次应多观察生活,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始进行有的放矢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创没生活情境,大力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19.
王英娜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33-34,103
语文阅读本身具有个性化特点。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实现其个性化教学的途径是让学生注意重点语句的个性化细读,并在教授过程中设置具有个性化的问题,通过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同时给予符合学生差异性的评价。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思考、感悟并内化,从而将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古文教改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巧妙传达古文意蕴及作家的所思所想,指导学生吟诵、阅读古文原著,提高其感悟力,激发其想象力,最终使学生热爱古文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