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海霞 《考试周刊》2012,(19):38-38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作者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蒋凯 《文学教育(上)》2011,(18):136-136
为了准备公开课,我选择了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苏教版“文包诗”课文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富有趣味,并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语教材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每篇课文后都不厌其烦地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但究竟怎样读,怎样引导学生读,这里还有一个操作性问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小语教材课型简单,一般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习作""练习"几大板块组成,其一大特点,就是很好地将"读"(朗读)、"写"(写字)、"背"(背诵)三线合一,使语文训练更加扎实,有利于学生从小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十几年地实践和摸索,笔者心得颇多。1以"读"为突破口,精讲多读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课文,不但新颖,富有童趣,而且大多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吸收,写是实践表达,二者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找准读写结合点,巧妙地设计练笔内容,才能够有效地教语文,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一、看课文插图练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每次新书发下来,学生最先看的就是书中的插图,然后看相应的课文。所以,我抓住学生喜欢插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练笔,寻找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如教《所见》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课文插图,就是指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而绘制或者拍摄的图片。课文插图是构成语文教材的重要元素,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看成是第一语言,那么,插图就是构成课文的第二语言。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课文插图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课文插图视若无睹,在教学中很少用到,这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课文中的文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纯文字的阅读过程中,阅读途径是比较单一的,而插图则具  相似文献   

8.
<正>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大多数教者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那些精美的课文驻足欣赏,而对于教材中的"目录""封面""生字表"等这些教材中的"边角料"却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只要将那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读透了,就是钻研教材的真谛。殊不知,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课文编写体现着编者的思想,但编者的编写意图也渗透在了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中。这些"边角料",内容看似简单,但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下面笔者就针对苏教版第六册的语文教材,谈谈对"边角料"这一教学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生动的插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内容。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插图常常视若无睹,造成了插图的"贬值"。我在教学中将计就计,把课文插图视为一顶红盖头,等待  相似文献   

10.
漫谈中语教材中的插图课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中的插图是课文的组成部分。我们对现使用的中语教材中的插图作了粗略统计,初语课文的正文中的插图近二十幅,除此之外,看图作文中的插图,听说训练中的插图,作文训练中的插图共有近十幅。高语课文也有十几幅插图。教材中又以小说插图居多,散文、说明文、民间故事、寓言也有插图。现代文中有,古文中也有。这些插图又可分漫画类,图画类,照片类。大部分插图都是经过精心绘画的,还有的出自名家之手。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生动的插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内容。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插图常常视若无睹,造成了插图的"贬值"。我在教学中将计就计,把课文插图视为一顶红盖头,等待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伴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同时也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已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应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从生动的图画中领悟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而且插图与课文所蕴含的情境丝丝入扣,令人赏心悦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用好这些插图,便能有效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笔者就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第2自然段中的“开始泼水了,大家相互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是写傣族人民泼水场面的,也是课文的重点句子。对这一场景的深切感受是理解下一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的意思,即傣族人民风俗习惯这一难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幅美丽、幽静的乡村田野画面,将学生引领进识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生动的插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内容。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插图常常视若无睹,造成了插图的“贬值”。我在教学中将计就计,把课文插图视为一顶红盖头,等待恰当时机挑起这顶红盖头,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插图增值。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文章语言浅显,情感含蓄,道理明晰,易于让学生读文、悟情、明理。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一、画面呈现,有"想"而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联系密切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课件,适时运用插图配合朗读,能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幅美丽、幽静的乡村田野画面,将学生引领进识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国标本小语教材图文并茂,课文插图更是色彩鲜明,富有情趣。教学中灵活运用课文插图,既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