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质量的学习型城市,是世界诸多国家持续不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战略.我国作为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积极力量,从对现实条件的考察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等现实,为学习型城市的当下发展和未来之路提出了挑战.因此,审视并揭示我国学习型城市发展的若干困境,成为推动其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对学习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和本质的理解,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体角色缺乏学习样态、机构间关系处于割裂状态、社会运行结构呈现分离状况以及建设立场存在简单、碎片和断裂化的思维.为打破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困局,朝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目标诉求,需坚持包容与学习共在的主体追求、秉持互联互通式的机构间关系、打造协同融合的社会结构路径以及倡导研究立场的复杂思维转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应该重新审视的三个“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钦斯、富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国的官方表述以及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就学习型社会究竟是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究竟为了什么、学习型社会建设究竟要抓什么等三个"老问题"进行了再研究。通过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学习者"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学习和创造"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活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个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地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这应该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格局下,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从建设基础、实践路径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来看,学习型城市建设尚未形成成熟的范式,因而有足够大的探索空间和新模式等待开发。当下,需全面审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要义和困境,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特征,围绕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整合技术、政策等优势,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使其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城市的提出是基于“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而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而建设学习型城市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内容。学习型城市是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城市,人人皆学、时时在学、事事可学是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它的显著标志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环境和体系的确立。造成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环境和气氛。学习型城市的主体应是成人的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目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和南昌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现代学习技术”的硬件基础条件具备,但是,相对于上海市、南昌市在社会媒体使用、互联网参与学习频率以及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满意度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同时,两个城市都存在“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整体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因此,为有效提升现代学习技术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需要通过政策来确保便利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保障优质软硬件的提供,通过现代学习技术载体的推广激发市民学习意愿,通过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的开发提升市民学习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城市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发展核心,通过各种教育及学习方式实现城市和市民长期以来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能有效促进城市发展、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对于国家或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内外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践及经验表明,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继续教育、强力推进数字化学习、构建多方协调参与机制、发挥制度优势、建设学习型政府以及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更好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蒋亦璐 《职教论坛》2023,(4):95-103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缩影”,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抓手。在全球推进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了不同国际组织和城市的思路和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十年的努力探索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的纵深发展。基于本土现存问题的梳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导形成的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走向进行对照衡量,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未来的努力方向包括:以终身学习思想为引领,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发展;以不同利益相关者为抓手,政府主导下推进不同主体的协同参与;以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支撑,用数字化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8.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学习型城市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质量统一原则和体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原则,在全市积极开展全民学习运动,营造一种浓郁的全民学习氛围,努力形成人人要学习、乐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的概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载体担负着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2016年天津市成人学校教育学生数大幅下降,成人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减。因此,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载体有必要在跨部门组织机构统一指导下协同发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学分互认;加强成人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发展的继续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城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之一。在借鉴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青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成就,推动青岛学习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强规划引领与立法保障,创新多元治理体系,融合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增权赋能,凝练“青岛品牌”,打造“青岛样板”,以理论研究促进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