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七单元第27课。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力求充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师板书:陶罐、铁罐)师:来,请你和它们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2.
陈建新 《小学语文》2014,(11):55-56
一、从一次难得的学生质疑说起 一位教师在执教《陶罐和铁罐》时,两名学生在不同的时段提出相似的问题:既然铁罐看不起陶罐,为什么陶罐还要那么谦虚?为什么不跟铁罐争辩?学生为陶罐抱不平,觉得陶罐太懦弱,他们觉得对高傲的铁罐不必谦虚,不必客气。  相似文献   

3.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陶罐和铁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陶罐容易破碎,铁罐却很——  相似文献   

4.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它认为陶罐非常脆弱,而自己很坚硬,所以常常奚落陶罐。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个世纪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人们从泥土里发掘出完好无损的陶罐时,骄傲的铁罐却早已腐蚀得不见踪迹……  相似文献   

5.
多读精思理解寓意──谈教学《陶罐和铁罐》的意见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夏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第七册第23课《陶罐和铁罐》是新增的阅读课文。现就如何教这则寓言体裁的文章,谈几点意见:一、了解内容,理清思路这则寓言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  相似文献   

6.
一、设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房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8.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安排了《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4篇课文。这4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运用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式展开故事。本次,我们也将学习这种方法。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二者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  相似文献   

9.
【片段】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我们已经朗读了。下面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就是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师:你说得很好,那么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生:铁罐挑衅、轻蔑地辱骂陶罐,最后甚至于恼怒、诅咒陶罐。生:面对铁罐这样的无礼,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世界上发生了变化,陶罐和铁罐都被盖在尘土里了。生: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到这里挖掘出了陶罐,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师: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  相似文献   

10.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学生自由读课文时,很快便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教师帮助理解词语后,学生再读句子,体会铁罐骄傲的形象。这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画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对照两幅画,学生说说人物的心理。一个学生说:“铁罐说话非常傲慢,最后还蛮不讲理,大发脾气,所以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另一个学生说:“陶罐非常谦虚,在铁罐奚落自己时并不软弱,它跟铁罐讲道理,见劝说无用,最后不再理睬铁罐。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个老师讲《陶罐和铁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文中有一句话,是铁罐对陶罐说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学生读的时候,强调一个"敢"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老师读的时候,强调一个"碰"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话,焉能有两个不同的关键词?铁罐到底考验陶罐的胆量勇气,还是考验陶罐的行动能力?该怎样定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呢?在这种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读: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书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不但要写对,而且要写好。(指两名学生板书陶罐和铁罐)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写得对不对,好不好。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行吗?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10,(3):32-34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7.
陶罐与铁罐     
一天,考古队挖出的那只陶罐被人们送进了博物馆,放在了一个镀金的架子上,旁边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他们俩都被放在了同一个玻璃柜里,供游人参观。陶罐在被送往博物馆的路上睡着了。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待在一个很陌生的地方。他抬起脑袋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旁边有一个满身是斑点的家伙,也在睡觉。他把那个家伙轻轻地推了一下叫醒了过来,并很有礼貌地说:“嗨,你好!我是陶罐,请问你尊姓大名?”那个黑罐子开口说:“你好!我是铁罐,见到你很高兴。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陶罐爽快地答应了铁罐。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俩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国王的橱柜里有两只罐子,铁罐非常傲慢,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谦虚有礼,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一、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章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在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中,  相似文献   

19.
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就出现了"只有语气,缺少理解""偏重表演,缺少体验""中心偏移,主次不分""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
  笔者曾经执教过一节口语交际课:《陶罐与铁罐》。课上,笔者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剧本,如果让你表演,你想演哪个角色?为什么?”同学们思考了约摸一分钟,张同学举起了手:“我想当解说员,因为解说员的个性平和,语气平缓,我能演好。”没想到第一个举手的同学居然要当解说员,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角色体验,我首先肯定了张同学的选择,然后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角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紧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李同学信心十足地说:“我想演铁罐,因为铁罐的个性是盛气凌人、傲慢无理,这个角色比较具有挑战性。”随后,王同学慢条斯理地说“:我想演陶罐,因为陶罐的个性是谨慎谦和、息事宁人,这个角色比较适合我。”一下子,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大家畅所欲言,纷纷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