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案指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预先设计的方案.如果说教案是预设的,那么课堂则是生成的.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预设的目标和程序实施过程中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预设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教学设计和教案等,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围绕教案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预设”教学,要根据师生具体教学交流情况,“生成”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张红 《现代语文》2007,(8):72-7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的今天,教师一方面积极学习运用新课程理念,在预设教学流程时,能够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却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预设性教学”方式,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卜课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着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片面地追求预设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预设性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自然少不得课前精心准备。备课,就是上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分析教材、编写教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语文教学在现代价值体系观照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表现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作为教学起点的语文教师备课活动,呈现出将“预设”和“生成”整合于一体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线的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喜欢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有序地进行教学,学生要是“越轨”了,会想方设法,把他“牵”回来,觉得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好。但随着新课程的进行,现在追求的是生成式课堂教学。谁知道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干脆不如不写教案,不必预设,这样既有利于摆脱教案的束缚,又有益于课堂动态的生成,何乐而不为?其实不然,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把新课程的理念预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相似文献   

7.
音乐之伴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提前设计好,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中也往往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规范,教案书写越细越好,越详越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按提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不能有所创造,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封闭性和程式化,教师按预先设计进行教学,学生按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被动学习,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教”和“学”两者的创新能力均受到限制,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案的预设,于是,在备课中就有了预案的概念。随着《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深入实施,语教师越来越重视生成性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那么,在阅读教学的程序设计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呢?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预先对阅读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学进程等作一展望性设计。很显然,这种“预设”,不纯粹是教师的一意孤行,也不是毫无目的的凭空设计,它带有较强的目标性、预测性。所谓“生成”,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并灵活地据情施教,以达到阅读教学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来活动,必定有无法预知的生成。本文就教师对预设、生成、语文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一.关于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创设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里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预设。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而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的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她提出“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所以教案是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常常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后按部就班“走课堂”。  相似文献   

11.
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     
这是一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笑话。教师的预设是想让学生明白树上的鸟都飞走了,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教师设想的来答,而是不断地反问教师,最后教师只好晕倒。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从中教师可以明白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很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详尽而缜密,教学按部就班,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作过多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  相似文献   

13.
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和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如何去做好“教案设计”这一常规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肤浅的“三变”建议。一、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课堂,“预设”必不可少 通常,我们上课都是按照我们预先备好的课亦即按照教学设计来进行的。这也是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改变的要求,换句话说,教学设计(备课)即课堂的“预设”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双轨道”备课是从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角度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一改以往教案只备教师的“单系”活动过程,为兼备师生的“双系”活动过程。教案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既备教师的教法,又备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体现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将本人教学《詹天佑》一文第二课时的“双轨道”教案摘录如下:教师一、复习:教师提出问题1詹天佑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国内外有何反应?二…  相似文献   

16.
教学预案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是预先准备的,有预见性的教学设计。 课堂设计必须要有弹性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前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这种教学设计必须是留有弹性的预设。这种弹性预设,要从教材中寻找学生心灵的思维活动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7.
曹鹏 《宁夏教育》2000,(1):51-51
“双轨道”备课是从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角度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一改以往教案只备教师的“单系”活动过程,为兼备师生的“双系”活动过程。教案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既备教师的教法,又备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体现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先设定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评价时总是考虑教学是否完成了教案中的预设过程,尤其是执教公开课时,教师们普遍害怕课堂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让自己下不了台.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活动,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会层出不穷,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会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提前设计好,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中也往往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规范,教案书写越细越好,越详越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按提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不能有所创造,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封闭性和程式化,教师按预先设计进行教学,学生按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被动学习,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教”和“学”两者的创新能力均受到限制,受到压抑。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提前设计,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20.
廖志秀 《四川教育》2005,(12):30-30
【预案及实施】 假想课堂,是教师在正式上课前脑中想象一个教学场,把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在脑中模拟的课堂上像放电影似的“走”一遍或多遍,最后再定出一个更接近真实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案。假想课堂好处有四:一,通过假想,可以预知事先设想的教学流程是否合理;二,通过假想,可以了解学生认知程度,由此调整问题和活动的设计;三,通过假想,能预知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预设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四,通过假想,能使教在真实课堂更能把握课堂节奏。有了这个过程,预设已融入教师心中。下面,我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