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在大规模考试结束后,应用作弊甄别方法对考生答卷进行作答雷同分析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判定甄别方法临界值的思路,并选取试卷难度这个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分析试卷难度变化时,作弊甄别方法的临界值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作弊甄别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资格类考试考后数据,对包含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复合选择题的雷同答卷进行分析,提出单选甄别、多选甄别和合并甄别3种甄别方案,设计不同测验长度、难度、被抄袭考生水平、题目抄袭比率、作弊考生比率及显著性水平的实验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甄别和单选甄别都表现出较好的甄别性能,多选甄别由于多选题数量方面的劣势,甄别率低且Ⅰ型错误率高。据此,提出甄别雷同答卷的建议:如果对甄别出的雷同答卷考生进行违纪违规处理,可将单选甄别和合并甄别分别甄别出的结果取交集作为最后处理依据;如果不对甄别结果进行处理,可将2种方案分别甄别出的结果取并集,以此来对考区或考点的考风考纪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考生答卷中选择性试题的"最大可能错同数"的研究,建立甄别雷同答卷模型,对考生选择题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以判别是否存在雷同答卷。研究过程中以实际考试数据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严惩舞弊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期间,广西陆川县发生大面积舞弊案件,此案目前已经全部查清。66名有关责任人员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00多名被判定雷同答卷的考生被消考试成绩。广西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决定取消陆川县1998年承办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资格。1997年7月,高考阅卷期间,评卷教师发现陆川县部分考生答卷存在雷同现象。经调查组调查证实,陆川县发生的是一起大规模高考舞弊案件,他们在考场内外相互抄送试题,组织答题,传递答案,有的还从中牟利。此外,有些教师丧失师德,帮助考生作弊;还有部分监考人员对考场作弊行为不批评、不制  相似文献   

5.
孔祥 《考试研究》2015,(2):84-89
以某国家级考试数据为样本,通过选取错同率、g2、Kappa-X、K-index和OMEGA五种雷同答卷甄别方法,对雷同答卷甄别领域显著性水平α设定的标准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在甄别工作中的相关应用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标准化考试的普及,团体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危害程度远大于个体作弊。团体作弊可分为试题泄露导致的团体作弊、行政舞弊与高科技作弊3种。由于作弊方式不同,作弊考生表现出的作答特点差异较大,因此基于各自特点设计的作弊甄别方法也不同。系统梳理团体作弊甄别的形式、特点与相应的甄别方法,为考试机构开展作弊甄别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祥 《考试研究》2014,(5):68-73
当前,围绕我国海量考试基础数据,采用作弊甄别技术对这些考试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基于考试行业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云平台。云平台具有分析、存储、查询等功能,除了包括类似银行征信系统的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考生参加考试的类别、缺考情况、违纪情况等具体指标,在这些基础指标上得出考生的缺考率、违纪率、信用等级等指标;同时,还可以得到地区、年龄段、行业、性别、民族、毕业学校、学历等不同属性下的诚信指标,通过对作弊人群属性的比较,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诚信教育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在考试行业逐步建立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能够甄别作弊考生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云平台,实现个人、地区、行业等诚信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8.
沈钟 《考试周刊》2009,(23):1-2
在学校考试和各种社会考试中时有发生的作弊行为正成为教育界日益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研究探讨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变化发生的表象、规律及其外部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在实践操作中被认为行之有效的考前、考中、考后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措施,以达到控制考场秩序,引导考生心理,预防和减少作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今天,作弊犹如毒瘤与考试如影相随,呈现出多发和泛滥的趋势,国家级考试面临全线失守,作弊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公信力,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必须高度重视和严肃惩治。《考试法》的缺位、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以及治理上的高投入是目前惩治考试作弊面临的主要困境。而要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必须主动出击,摈弃观望、等待的观念,以雷同甄别为突破口,引导第三方机构参与甄别,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能取得突破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高考开始,考生在考试前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在考试中将自觉遵守国家教育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从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手机作弊,考试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作弊成了社会公害,你作过弊吗?对作弊你又是如何看待呢?你认为怎样才能遏制愈演愈烈的作弊风呢?  相似文献   

11.
魏欣  高杰 《考试研究》2021,(2):37-45
以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实测数据和抽样作答为依据,结合往年相关试题的作答情况,对天津市高中学生科学思维中科学推理关键要素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7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 是诸多论者没有区分高考与统一高考。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几乎没有 人认为在教育或高等教育中要取消考试。很多人对现行高考的批评或批 判,实际上是对高考统一性的批评或批判。以"存在四大误区"为由所指责 的对象,应是统一高考制度而不是高考制度;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 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欣 《考试研究》2019,(1):33-42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为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天津市高考评价项目物理学科组以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实测数据和抽样题卡为依据,结合往年相关试题的作答情况,对本市高中学生物理观念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试舞弊本来只与考试本身有关,但是,高考作为连接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历来就对教育和社会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大规模高考舞弊事件的发生,不仅意味着考试本身出现了问题,同时也清楚地折射出在教育和社会的某些方面正预示着某种程度的危机。了解这些危机,有助于从本质的层面认识高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一致的目标追求,都成为其时政治统治权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尺。但目前的高考又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再像科举那样仅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成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入门考试,但高中生经高考进入大学也不是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对待高考及其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一方面必须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则应该理性地对待高考,去除一些过度看重高考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为一种选择性考试活动及其功能,与作为一种全面的、应然的考试功能和理念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我国现行的全国性、大规模的统一高考制度,使这一矛盾与冲突更为突出和加剧。要化解和调适高考制度的内在冲突,全面实现教育考试的宗旨与功能,就必须坚决破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以尽快实现考试制度、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承担着优秀人才选拔、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由于高考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高考成为国家化和制度化的政策设计。但是,选拔性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却忽视了应然的教育评价职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高考改革的误区。所以,高考改革首先要反思自身,返身教育和文化领域是高考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魏欣  高杰 《考试研究》2020,(1):29-36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为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天津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高考评价项目物理学科组以2019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实测数据和抽样题卡为依据,结合往年相关试题的作答情况,对天津市高中学生科学思维中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两个关键要素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恢复高考30年,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集在高考制度上,有人盛赞30年来高考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有人以专业的眼光评述高考的得与失,也有人挑剔高考的是是非非,并主张废除高考。有没有人知道亲历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们如何看待高考,他们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如何评价高考的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高考改革能更多地关注考生的需要与利益,使我国的高考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社会发展需要高考,个人发展也需要高考;高考功利性太强,教育性不足;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录取制度,其次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考政策的价值取向长期未能得到准确定位,影响了高考政策改革的深入。为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基本价值理念上坚持公平选才,在技术层面上以科学选才为重要价值诉求。通过价值整合,提高高考政策的效度和信度,重构高考政策的价值基础,为高考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