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文学的形式上随着历史的嬗变也发生着一些变化。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在内容思想上延续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关注精神。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以加深对"底层文学"研究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底层"概念的引入和《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的发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开始越来越为知识分子所关注,底层意识和底层写作开始凸显。而这时我们的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和创作却还在倡导所谓的"性别解放",进行"身体写作"。文章认为,当前的国情需要的是女性主义对底层和底层女性的生存发展的关注,关注底层现实命运应是女性主义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底层文学”的相关研究在过去近十年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跟风而上的研究热潮却陷入困境,比如边界模糊,样本以偏概全,观点重复,阐释大于创作等。另外,如何表达底层生存、作品文本价值的评价、“底层文学”接受者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5.
当下底层写作呈现出以下叙事特征:代言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叙事图景,极致化的叙事手段。当下底层写作的精神空间呈现为体验的匮乏与精神的暧昧,苦难的渲染与精神的剥离,解构盛行而缺少精神支撑。底层写作之于今天的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探索底层的精神历程;帮助形成价值判断,建立精神钙质的支点;抚去现实痛苦的浮萍,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下底层写作呈现出以下叙事特征:代言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叙事图景,极致化的叙事手段.当下底层写作的精神空间呈现为:体验的匮乏与精神的暧昧,苦难的渲染与精神的剥离,解构盛行而缺少精神支撑.底层写作之于今天的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探索底层的精神历程;帮助形成价值判断,建立精神钙质的支点;抚去现实痛苦的浮萍,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底层文学"的兴起,其在中国文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型文学期刊也对"底层文学"的关注度随之提高,这对"底层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底层文学"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本文基于底层文学和症候式分析法,对底层文学的现状进行描述,从"底层文学"精神价值和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境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症候式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题材小说,整体上渗透着一种启蒙精神。其知识分子立场下的启蒙叙事着重体现在对愚昧的揭露、对权力的批判上,并通过揭示农民生存悲剧的根源,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逐一解析了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展示了坚守在恬淡静谧的乡土世界中女性的淳朴善良,探究了进城女工在城市中的辛酸遭遇和精神困惑,揭示了昔日辉煌的纺织女工沦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承受的社会阵痛,意在引起社会对于广大底层女性的更多关注和帮助,思索底层女性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情境对当前文学底层书写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与大众文化的共谋,颠覆原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叙事,给文学的底层书写造成困难的同时也孕育了爆发的机遇。当前文学的底层书写由微而显,但怎样摆脱文化上的困境、合理地表述底层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于其社会性方面,对于底层文学的美学特征的关注相对来说则比较少。笔者以新世纪以来涌现出的底层文学文本为参照,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归纳出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诉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悲剧性的文学底色。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底层文学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是在叙述视角的采用方面,抑或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性。底层文学就是新世纪的先锋文学,其文学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3.
底层文学已成为新世纪文学创作的一种趋向,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学创作逐渐引起批评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关注底层求生者,关注底层求生者的生存焦虑和身份焦虑,也成为底层写作者抒写的一种范式,注重从心灵的探讨以期寻求人性的思考,在关注底层求生者生存境况的前提下更注重从心理去捕捉他们希望的追寻与失落。  相似文献   

14.
作家在"底层文学"中塑造"底层形象"时,常以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表述底层时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将底层人物想象为具有极大苦难而必然走向堕落或者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带有悲剧色彩的形象.这却掩盖了底层的真实情形,与底层文学的初衷相背,成为"底层形象"抒写的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15.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底层叙事的作家.他引入国民性改造的精神取向和他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他围绕作家与底层的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思考,构成了对当下文坛底层叙事的有益借鉴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星星点灯》这部小说体现出罗伟章对自己的超越:其一,对底层的表现从原来的平视转为俯视,作者站在人性的制高点俯瞰底层,不缺乏对底层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质疑与批判,批判了底层的堕落,使底层文学重新回到百年新文学的经典话题——思想启蒙;其二,从"一个人的成长"转到"几个底层人之间的战争"。罗伟章对自身的超越昭示我们:底层叙事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造是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底层叙事”作为书写当下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存境况的新兴文学范式,其情感评价体现出“尚苦”、“尚恶”和“尚苦”更“尚善”的倾向,而前者还是更普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融进了作家的审美价值倾向,呈示着不同的意义,对接受者必然产生不同的精神引导,并且影响着“底层叙事”价值的实现。情感评价成为认识“底层叙事”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底层文学”创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底层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三点:过度的苦难叙事、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故事的过分追求.“底层文学”创作困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要改变这种创作困境,应该从世界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中吸取精神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