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秦皇岛市昌黎师范附小的张学友老师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把阅读教学分为4个步骤:(1)感知性初读——通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2)理解性导读——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理解后的赏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普遍关注深度学习的情况下,语文作业的二次开发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教师具体研究语文作业二次开发的做法:(1)要坚持对学生学习需求与课文文本作出分析;(2)要合理地进行目标设定;(3)要注重作业内容选择与合理组合;(4)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5)要体现过程性持续评价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语文教学既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从学习的角度体察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论述的主题。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努力实现从文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包括:(1)从夯实双基到养成习惯;(2)从感悟理解到思维创新;(3)从教学预设到课堂生成;(4)从强调结果到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老师要将课程标准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改进教法,增强教学实效。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是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或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二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品味,培养感悟能力;三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当前,语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新时期语文教学把语感教学看作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重点,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陶、感化,讲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感悟。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靳老师的教学已经超越了这一过程,走向了更高境界。上课初始,靳老师并不急着进入课文的教学,而是和学生进行交谈,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进入了课堂。[片断一](《两小儿辩日》实录)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1)我叫靳家彦;(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3)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6)今天我…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重点感悟文中 7个小故事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情谊 ,体会叙事中融入的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二、课文解读《我的老师》是一篇至真至纯的老师的赞歌。作者用一颗纯真的童心深情地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 7件小事 ,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7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 ,从校内到校外 ,从平时到放假 ,普普通通 ,但叙事中融入的自然纯真的感受 ,使文章生动感人 ,给人至真至善至美的陶冶。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不动唇 ,不指读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教师配乐 (歌曲《长…  相似文献   

8.
《但愿人长久》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我三次抓住“明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一抓“明月”,对比感悟师:(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原文,引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  相似文献   

9.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纵观目前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两种倾向:1.不根据音乐教学本身的特点,生搬硬套地将语文教学中作品分析的方法引进音乐教学中。具体表现在: (1)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只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 (2)把教学重心放在讲述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2.认为感悟音乐是人类的本能,接连不断地在课上播放音乐替代老师的分析、引导,而学生因无须对音乐作出评价,也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审视态度与审美体验的敏锐。  相似文献   

11.
林琳 《教师》2015,(1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其教学过程如下: 1.走进情境听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番吧!(老师播放课件)美吗?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聆听它的故事. 2.认认真真读故事 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请五个孩子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即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请一位同学更简练地说一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觉得散文类的课文最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难以读深、读透,因而对于散文类课文总是很难把握它的"神韵",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悟。在杭州的"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薛法根老师教学的《匆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我明白了"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的真谛,明白了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用心生活,用心学习,用心感受。  相似文献   

13.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标准》中 ,“对话”一词出现在两处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者指一般教学对话 ,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对话 ,它贯穿在语文读、写、听、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后者指阅读教学对话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展开对话以加深对文…  相似文献   

14.
一、多种形式,用好教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语言堪称典范。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形式。即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以桑娜细腻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前两段;评价桑娜的为人,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讲《穷人》的故事。 (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训练他们的复述能力;老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2.同学评议。要求:讲的故事与课文比较有无漏掉或增添的地方?对故事有无影响?为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课堂上略讲的部分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3.小结。老师根据学生讲的故事和大家的评  相似文献   

17.
何瑛 《成才之路》2013,(26):39-39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瞻前顾后、执著"等。(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致的心理描写,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3)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写漫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人教版五上《剥豆》)(1)课前听故事《最安全的姿势》,引导初步体会母爱。(2)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会,就能感受到神圣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件小事,认识一位母亲。(板题:剥豆)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给误读插上生成的翅膀,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与感悟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误读中加深理解,在误读中深刻感悟,在误读中升华情感,在误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共同的家(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上册)二、教学目的:1.认识"共、同、家"等10个生字,会写"土、大"等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撇折";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感悟家乡的可爱,从而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地球。三、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些人的家在这儿,有些人的家在那儿,有家好吗?为什么?(板书:家)(请学生各抒己见)是啊!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家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家是一个自由、温暖、充满爱的地方,有家真好!什么是我们共同的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二)初读课文1.打开56页第2课,首先听老师朗读课文,认真听,仔细看课文。2.(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人格魅力,抓好课前预习,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真情演绎课文内涵,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语文教学才能真正高效。本文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