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韩永青  李天福 《传媒》2016,(1):86-88
目前,校媒合作模式已成为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路径,为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效率奠定了基础.分析校媒合作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案例,从组织领导、实践教学、内容生产、质量评价、学术研究方面着手,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削.与此同时,校媒双方应该在学生媒体实践时间、指导老师薪酬激励、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方面加大条件保障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
何其亮 《新闻世界》2010,(11):236-238
媒体对外传播人才要求英语基础扎实、懂新闻并了解媒体的基本技术。本文讨论了对外传播的内涵,并探讨了基于电视媒体的英语播音与主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特别指出了复合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指出了人才培养中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菲 《今传媒》2013,(4):49-50
本文通过国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方面的实践探索,试图总结出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一些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琳 《报刊之友》2010,(12):173-174
本文从网络传播时代社会传播活动模式发生的转变出发,描述了金字塔形传播框架,并基于此框架从新闻传播学科设置等方面论述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的滞后性,并就如何在新的社会传播实践背景中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健全的体系,这一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东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从在校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设置的评价,对优秀对外传播人才应具有基本素质的理解,对现实教学环节存在缺陷的认识,以及对本专业教学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针对广东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健全的体系,这一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东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从在校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设置的评价,对优秀对外传播人才应具有基本素质的理解,对现实教学环节存在缺陷的认识,以及对本专业教学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针对广东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3):56-60
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建设,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并完善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化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最关键的环节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位。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专业、高素质的国际传播人才,将对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立战略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国际传播人才的素养要求,提出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一带一路"全新的背景下,结合具体高等院校的实践,主要着眼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分析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借鉴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并深层次地探讨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和相关措施,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也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一些畅想,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份独特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雷蕾 《传媒》2021,(2):88-90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是传播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主体,承载着互通信息的时代重任.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高校必须全面落实"卓越新闻人才培养2.0计划",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创新实践,打造符合现实要求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格局.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归纳总结其国际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现实启示,希望能够为国内高校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涂苏琴  史琳燕 《传媒》2017,(24):86-87
在新闻业界的实践中,无论是新闻报道的专业化趋势,还是新闻人才需求的跨学科性,都说明专业的新闻人才培养是今后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当前,健康传播作为传播的新方向,对健康传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医学部进行健康传播专业的硕士人才培养.这是一块新的试验田,其目的在于培养"既掌握医学知识又通晓传播规律的人才",以适应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专业化之路还有种种困难,如在培养理念上不受重视,在培养模式、资源整合上难以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高校影视传播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培养规格单一、实验教学内容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制约了创新创业型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创新创业型影视人才培养中必须改变现有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重视和强化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意识,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型影视传播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晓琴 《新闻世界》2011,(11):183-184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把国际传播人才视为我国未来广电行业第三大紧缺人才,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传播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国际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产业大发展和音乐教学规律的分析入手,提出树立开放培养音乐表演人才的教学观和构筑学产研三者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平台的观点,并对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勇  崔玉娇  李正荣 《传媒》2016,(24):79-82
2013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培养一流的国际传播人才是当务之急.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语言能力薄弱、高端人才缺乏、因应环境不力等问题,因此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要坚持多管齐下、合力构建的原则.本文从外国语言功底、新闻传播业务、国际格局视野和文学底蕴积淀四个方面,提出"四轮驱动"打造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史春洁 《新闻传播》2023,(17):96-98
202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中提到“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为助力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新媒体人才,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传播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多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加强国外记者的中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及培训等方面探讨云南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18.
柳邦坤 《新闻知识》2015,(2):75-76,108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正处在一个转型和变革时期,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现实背景、多元需求的社会背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实际,都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适应这种转型和变革,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创新和实践,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新闻传播类人才。  相似文献   

19.
蔡馥谣 《新闻传播》2023,(15):85-87
随着传媒产业快速转型发展需求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已经成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自觉行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国家战略需求,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带来巨大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高校需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下的融合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策略,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秋明 《新闻世界》2012,(7):316-317
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体系的完善、课程的优化。因此学校在对这一类学生进行培养时应首先注重新闻采编与制作方面,再提升学生的节目创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播技术,立志于培养复合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