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晋美朗杰 《西藏教育》2009,(8):F0002-F0002
2009年8月11日至13日,自治区教育厅在拉萨举办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培训。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共78人参加培训。参训教师听取了政治理论讲座,学习了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相关文件,了解了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工作情况,参观了西藏博物馆等。这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试析内地西藏班(校)现状及发展设想内地开办西藏班(校),实施教育援藏,至今已有十三年,各班(校)在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学成归乡的学子在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愈加显现。13年的办学实践,使各班校基本上形成了重视德...  相似文献   

3.
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方法: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87名内地西藏班(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而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性别、文理科、生源地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内地西藏班(校)”是改善西藏教育结构、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求学收获感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出“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基于ABC态度理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内地西藏班(校)”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在认知层面上学生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情感层面上既存在收获与难忘,也存在缺失与煎熬;在行为层面上表现出支持身边人到区外求学。此外,在对三个层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求学收获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内地西藏班(校)工作研讨会是由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的内地西藏班(校)共同发起的。1994年12月,第二次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加强内地西藏班(校)德育工作。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广泛交流了经验,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一、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是内地西藏班(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内地西藏班…  相似文献   

6.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因子,以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310名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存在一定的年级,性别差异,外归因多于内归因。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如何对内地西藏班(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浅析内地民族班(校)师生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地民族班(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在民族教育体系内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适应则是内地班(校)师生首先共同面对的问题,该问题直接制约着民族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内地班(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借鉴文化适应理论,进行文化适应的实践创新,有助于加速内地班(校)民族学生初步的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内地23个省、市开办了西藏班(校),25年来全国的援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西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但是在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藏族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上内地同年级的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9.
西藏第六届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大赛于2010年4月5日至2010年4月10日在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区内和内地西藏班(校)的22位中学教师云集古都咸阳参加本次比赛。通过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先进教育思想、较高专业素养和精湛教学艺术,同时也反映了我区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藏教育》2011,(12):65-F000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11月5日至11月25日,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组织的宣讲团在全国21个省(市)137所内地西藏班(校)和内地西藏中职班开展宣讲活动,宣讲主题是“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西藏”。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理应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基于对内地西藏班(校)现行的教育评价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分析,提出电子档案袋在内地西藏班(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蒋汉林 《西藏教育》2012,(12):30-32
随着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对内地西藏班(校)招生计划的调整,我校初高中的招生人数有所增加,学生的来源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由来自内地初中班校的和区内两部分组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通过三年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西藏人民满意的人才,是摆在全体内地西藏班(校)教职员工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合理化解释、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各因子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趋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合理化解释两种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凯 《西藏教育》2008,(9):48-48
近年来,上海共康中学在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藏族学生实际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校藏族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校不断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还情系西藏农牧区中学生,不断加强与农牧区中学的横向联系和交流。8月23日,上海共康中学与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将本校现有的管理理念、办学经验、教学资源无偿地为堆龙德庆县中学提供。  相似文献   

15.
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然而,由于时间、地域、语言、习俗等关系逐渐自然形成的局部文化体系的差异,使得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研究正成为当前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就内地西藏班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正确把握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继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是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容回避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分别于1985年和2000年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校)和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地班”),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为西藏和新疆培养人才。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作为我国民族教育领域的新事物,将内地人民和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紧紧联结在一起。内地班成了“民族团结的窗口”、“民族人才的基地”、“民族教育的亮点”,内地班的成功举办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5年10月10日至20日,笔者参与了全国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办学情况实地调研工作,先后到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7省的17个城市的10个内地西藏班、8个…  相似文献   

17.
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11、12岁就远离父母。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求学。他们虽具有一般学生的普遍性,但他们长达三四年甚至是七年在内地的学习时间,独立面对学习与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与一般内地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在智力和非智力上与内地学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内地西藏班(校)这个特殊教育群体,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开展具有明显援藏教育特征的校本研究工作。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8.
10月21日至22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内地西藏班(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培训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内地西藏班(校)教学质量,经国家教委民族教育司批准,由河北省教委主办、河北师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承办的全国内地西藏初中班(校)预科教学研讨会5月23日至25日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17所内地西藏中学班(校)的近40位教师参加了会议,向会议提交论文或经验交流材料40余份。本次研讨会是内地西藏班举办以来首次举行的专门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的会议。民族教育司司长韦鹏飞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内地西藏班预科是一个过渡性的特殊阶段,是桥梁,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摘     
《中国民族教育》2007,(11):48-48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德育工作培训暨表彰会在上海召开,北京潞河中学建校14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