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自编的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调查了751名大学生,发现大学生自卑心理存在如下特点:(1)在大学生中,自卑最高的是个性自卑与社会交往技能自卑;其次是学习经历自卑;长相自卑;再其次是发展自卑,家庭爱情自卑。(2)男大学生在家庭—爱情方面比女大学生自卑,有显著性差异。(3)专科学生在家庭爱情方面和学习经历方面比本科学生自卑,表现出显著性差异。(4)大学生中,一、二年级学生明显比三、四年级的学生感到自卑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说起林黛玉来,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和她的博闻强志、才思敏捷、清高孤独、敏感,但很少提及她的自卑。自卑和她的清高孤傲一样是她的性格的组成部分,林黛玉性格中清高孤傲敏感和她的家庭身世有关,同时也是自卑的一种体现,自卑使她变得极其敏感,清高和孤独,同时又通过孤傲清高来掩饰她的自卑。  相似文献   

3.
自卑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卑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修订版 (CCMD - 2-R ,1994 )没有将自卑障碍单独列出 ,而只将其列为多种心理疾病和身心疾病的伴随障碍 ,因此对自卑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目前 ,对自卑的研究多集中在自卑的本质、自卑的心理学机制、自卑的表现方式、自卑在各年龄阶段上的特点等方面 ,对自卑的辅导策略也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本例是由于来访者自卑导致爱上一个人后该不该表白而内心冲突、痛苦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掌握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资料,找出根源问题在于来访者自卑引起的认知偏差。运用认知疗法,引导来访者意识并克服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和内心中的自卑。  相似文献   

5.
你自卑吗     
哈哈流星在很多同学的来信中,自卑是同学们倾诉得最多的困扰之一。那么,如何看待自卑的产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话题,能让同学们对自己及自卑心理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论自卑·跟自卑说“Bye-bye”·绝不自卑·自卑不是我的错·自卑心理测试·甩掉你的自卑本栏目策划/组稿:安琪责任编校:付立平我们都有一本生活的词典,你可以在自己的词典上找到许许多多的词汇:快乐、自豪、理解、害怕、忧伤……而自卑,也随时会从你的人生词典中跳出来,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别让自卑如影随形@安琪  相似文献   

7.
彭萍 《文教资料》2010,(4):37-38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8.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大多身陷经济窘境,自我评价偏低,忍受着以不同程度的自卑为主的心理压力。文章根据贫困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将其分为隐性自卑、显性自卑、弱性自卑三类。围绕三类贫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即不同程度的自卑,剖析其心理根源。论述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助贫困生自卑心理脱贫,使其幸福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李源源 《考试周刊》2008,(21):152-153
本文从韦纳的归因理论角度对自卑的形成模式和交往中自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分析.着重强调负性核心信念对自卑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交往中有自卑表现的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因素(能力),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容易).克服自卑的方法:(1)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意识到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2)交往成功的情况下,要作内在稳定归因(能力);交往失败情况下,将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3)坚持培养归因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处于青年中期阶段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学习的紧张,竞争的激烈,生活的单调,人际交往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都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他们的心理自卑、脆弱、敏感。文章通过自卑调查问卷极力找出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帮助大学生重塑自信心,早日走出自卑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求职择业中的心态失衡及有效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卑与心态调整人们也许不太喜欢“自卑”这个词,但“自卑”这个词的古老涵义却值得我们回味:“自卑”就是你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要好。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自卑”就是当你有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时,你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相似文献   

13.
张荣 《文教资料》2013,(31):68-69
研究李贺诗歌,必须正视李贺的心理疾病对其诗歌的影响,而自卑与自恋则是其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通过文本解读.结合个人史料的系统梳理,分析李贺的自卑与自恋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揭示其自卑与自恋心态对奇诡文风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浮世画家》中小野的一生都在自卑情结的困扰中度过,小野的自卑感表现在多个方面。小野最初的自卑感来源于他成长环境中的父亲的专横和母亲的软弱,更深层次的自卑感来源于小野宣扬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失败。小野试图通过过度追求优越感,逃离现实社会,来缓解自卑感,但这只是加重了自卑情结。最后小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失,超越了自卑情结,对晚年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自卑问题根源的探究是解决自卑问题的井在此基础上对自卑个体自我关注的"卑"之来源、外在表现以及自我关注的异化形式、自卑个体所抱迷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自卑、自负、自强是不同人对待生活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心态。自卑者一味看着自己的不足,鄙视自己、自惭形秽;自负者往往孤芳自赏,一意孤行,以己为圣,唯我独尊;而自强者则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显然,自卑、自负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摆脱自卑,超越自负,自强不息地努力拼搏才能有所作为。自卑者常常表现出自己懦弱、胆怯的一面,凡事畏首畏尾,总认为自己力不能及,缺乏自信,最终一事无成。自卑是懦夫的专利,也是懦夫的人生信条。自卑者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在竞争面前,自命不如,主动退却,永远保持一种‘海风亮节”,殊不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描述大学生自卑情结的定义及表现,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的原因--固定的信息加工方式,指出长期运用防御机制的危害,并提出了对自卑者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描述大学生自卑情结的定义及表现,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的原因——固定的信息加工方式,指出长期运用防御机制的危害,并提出了对自卑者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卑的心理,有的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有的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有的因为相貌平凡而自卑……其实,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自卑者若是敢于正视不足,勇于克服自卑心理,脚踏实地地追求理想,终有一天也会变得优秀不凡。所以,不要因为自卑而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当我们接纳自己的弱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时,我们就会变得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