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相似文献   

2.
曾子杀彘。亦作“杀彘教子”。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相似文献   

3.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相似文献   

4.
曾子杀彘     
据《韩非子》记载: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相似文献   

5.
1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相似文献   

6.
曾子杀彘     
阅读材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1)a而泣。其母曰:“女还(2),顾反为汝杀彘(zhì,猪)。”妻适(3)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1)b。妻止之(1)c曰:“特与婴儿戏耳。”(4)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1)d,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习题(1)文中标有a、b、c、d的四个“之”字,都是代词。各指代什么?请说明。abcd(2)“女还”的意思是()。A.女儿还要来B.你回去吧C.女儿回来了D.你归还我(3)在字典中,“适”有下面六个义项。在这句话中,“适”的意思d(是()。A.到B.适合…  相似文献   

7.
一、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日“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日:“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相似文献   

8.
对《硕鼠》里的“逝将去女”一句,课本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这注解的依据源自《毛诗》郑笺,郑玄注曰:“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但课本注解不能令人信服。它不仅移动了词序。而且增了一个“而”字,增字解经是训诂的大忌。另外,结合下句“适彼乐土”来看,“逝”与“适”同义,显得累赘。所以,把“逝”释作“往”不妥。  相似文献   

9.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10.
郑人买履     
韩非 《现代语文》2004,(1):16-16
郑人有且(将)置(购置)履(鞋子)者,先自度(量)其足而置(放在)之(指量得尺寸的标志)其坐,至之市(古代贸易聚集的场所,似今之集市、市场)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即前所说的尺寸标志)。”反(返)归取之,及市,市罢(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先秦韩非《韩非子》译文:一个郑国人在集市上买鞋,挑好样式后正要买下,突然发现在家中量好的自己脚的尺码忘了带来,连忙放下鞋往家中赶。等他拿着尺码,气喘嘘嘘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郑国人没有买到鞋,垂头丧气地往回走。熟人问他为什么不在集市上用自…  相似文献   

11.
《晋弓工妻》阅读训练 【原文】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日:“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  相似文献   

12.
【重点提示】君子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原文片段】(陶谦手下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徐州,孔融邀刘备一起往救。)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  相似文献   

13.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14.
羊耽妻辛氏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  相似文献   

15.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 “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 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 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 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相似文献   

16.
札记二则     
(一)“如律令”掇琐 汉朝诏书制策末尾多赘“如律令”三字。《史记·三王世家》:“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五月:“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又,“建武六年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草堂诗笺》云:“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这里说明了本诗所重在一“戏”字。又说明“戏”的缘故是“寓言以自况”。杨伦的《杜诗镜铨》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庾信、四杰,特借作影子,非谓诗道以此为至也”。发明题中“戏”字,深入文人用心。 钱氏接着又引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锐:“然则当公之世,群儿之谤伤者,或不少矣。故借庾  相似文献   

19.
有一田父①,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西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②。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俄顷③,又一秀才来,曰:“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田父愕然④。遂依而去之。适旁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注释]  相似文献   

20.
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