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源 《百科知识》2013,(24):38-40
到今年12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经问世31年了,它经过9件的艰苦谈判于1982年12月通过,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成为管理全球海洋资源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海洋安全与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易初 《百科知识》2004,(10):27-2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国家安全观、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入,纷纷把维护海洋权益、捍卫海洋安全提到空前高度,展开大规模圈占“蓝色国土”狂潮。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关乎中国领土、领空和总体安全。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规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交本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给联合国划界委员会审议。否则其有关要求就不会得到承认。在此特殊背景下,我南海各邻国纷纷通过不占而宣或不宣而占等手段为自己圈地,侵犯我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5,(4):107-109
新闻简述:今年2月16日,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终于正式生效,有专家认为《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于1992年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框架公约》)。《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框架公约》附件Ⅱ缔约国)有义务促进向发展中  相似文献   

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7.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再次拉开帷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至今仍然居于弱势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国土被某些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占.为了有利、有理、有节地奋起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海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应当扫描中国各海域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认定中国捍卫海域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分析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关于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大陆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我国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面积有多大?”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了沿海国家200海里专属经营区制度,从而使部分海域不再隶属公海,而逐渐“国土化”。这一占海洋总面积35.8%的海域面积,已被划分归各沿海国家所管辖,成为其国土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可以由先前大约37万平方公里的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扩大到今天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也就是说,我国国上除了近9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外,还拥有相当于陆地面积1/3的300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富饶的“蓝色国土”。  相似文献   

10.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对岛屿拥有主权,意味着依法拥有岛屿周边一系列权利,是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然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过于抽象和简单,往往导致适用上的困难。在对海洋法公约中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呼吁要重视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全民对岛屿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对岛屿拥有主权,意味着依法拥有岛屿周边一系列权利,是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然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过于抽象和简单,往往导致适用上的困难.在对海洋法公约中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呼吁要重视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全民对岛屿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2.
有效占领原则是领土取得的权利根据之一,也是国际法院所常用的原则,其在处理权利不明的领土争端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院认为有效占领必须满足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但领土权利并非静态的获得,其中还伴随着历史性强化原则的补充适用。在南海问题上,我国的权利主张符合有效占领的主客观要件,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一般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定。  相似文献   

13.
《资源科学》2010,32(2)
<正>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随后我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11月7日批准加入该公约,1993年1月5日正式缴存加入书,是最早正式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0日生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于2003年11月10日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世界上第77个签署国。目前,该公约已经在我国正式生效,我国必须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实施全面禁烟,以最大程度保证不吸烟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杨峰 《科技风》2012,(17):217
《STCW78/10公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对全球范围内海员的教育与培训产生重大影响;最近,国家海事局印发了关于《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航运界将全面展开实质性履约工作.为满足《STCW78/10公约》的要求,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我院作为船员培训机构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本文在分析我院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基本安全培训教学改革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既要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又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有国际公约与协定、国内法律规范两个部分。国际公约与协定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国内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及其他的法规与规章。无论是国际公约与协定还是国内法律规范,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食物和水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来遏制或制止地球变暖的进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努力下,已经缔约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尽管就《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达成协议,但它标志着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迈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一步。该文在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和争论中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亟需开展综合的科学问题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为欧盟经济引擎,并且为欧盟中重要的目标市场。一旦我国企业准备进入欧洲市场,德国通常是首选之地。企业获得德国专利的通常途径包括:提交欧洲专利申请并在欧洲专利授权后办理在德国生效手续;根据《巴黎公约》提交德国国家申请;通过国际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社会面临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此后,各国相继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旨在保护地球环境的文件.这一切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类关于社会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