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境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语用学综观的影响后,也逐渐从静态转变成了动态,从传统转向了认知。顺应论把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而意义是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Verschueren将交际语境因素概括为语言交际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四大类,为言语交际及其相关语境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在现实的交际中,交际双方也应依赖语境,顺应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调整,完美地达到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语用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视角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来分析,论证语类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动态思维线路。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译员要动态地选择顺应对象或层面的口译策略,实现相应的顺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言顺应论,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对提问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语境的制约。通过顺应心理因素,主持人选择不同的提问策略生成提问话语,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需求,从而推动访谈语境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旭 《甘肃教育》2004,(12):29-30
维索尔伦在其《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动态语境观。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顺应论的角度全面探讨了语境的本质属性。他在顺应理论中指出,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维索尔伦将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1)说话人和听话人;(2)心理世界,它由说话人和听话入的个性、情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现场口译稿为语料,分析在口译实践中译员是如何动态地选择语言,作出顺应,以期说明语言顺应论对口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卓颖 《海外英语》2012,(18):151-153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对语言做出动态的选择的过程。翻译本身也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出发,翻译可以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语境顺应的过程。该文意在探讨语境顺应论对翻译的阐释力并试图在此理论上建构能解释翻译现象并能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提出动态的语境观,认为语言选择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不断调整语言、顺应语境的过程.顺应论的语境顺应现很好地解释了外事口译语境动态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指导口译员理解外事语境对译语词义选择及语言结构选择的制约,并能发挥能动性,灵活地选择译语,获得最佳的译语质量和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标记性句式,英语前置句式在言语交际中并非常式句的简单语法替换形式,而是有着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用途。本文基于顺应论,着重分析语言使用中前置句的选择,研究其语言顺应性,阐释前置句具有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与意识程度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10.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论观下的顺应论的动态性认为,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时间顺应、语境的顺应和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以该理论对《李尔王》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标准应谊被不断地重新阐释以顺应不同时间、不同语境和不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