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一个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在本科生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鼓励个别学习尖子生积极参加优异生选拔考试,通过筛选,进行专门的培养,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行双学士学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我校从1985年开始的一项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这种双学位制是在大学本科五年学制时间内,同时完成两个学科专业的学习任务,取得两个学士学位的资格,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一种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导下,从一批优秀学生中,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过严格选拔,按社会需要及学科的交叉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它既不同于只考虑国家急需、基本不考虑第一、第二学位专业的优化组合,更谈不上因材施教的“第二学位制”,也不同于主要以因材施教及扩大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主辅修学位制”。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和培养模式,适应本科生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分制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和阅历较浅的不足,有利于提早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实现个性化教育.因此,应在教学改革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4.
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为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在全面提高本科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造性、出类拔萃的人才,是学校建设中一项带战略性的任务。我校在1984年底作为一项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推出校级优秀生制度,至今已选拔培养校级优秀生四届,共424人次。本文仅就我校校级优秀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科学的登山队”,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著名理工科院校都举办过“实验(试验)班”或“基础强化班”,目的在于尽快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我校自1993年秋季开始实方缸“理学试验班计划”,该计划是为了具体贯彻和落实“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为理科各系提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探索一条优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培养一批知识而宽、基础扎实的学科交叉型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和培养模式,适应本科生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分制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和阅历较浅的不足,有利于提早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实现个性化教育。因此,应在教学改革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7.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世纪之交,如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造就跨世纪领导人才,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优秀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优秀生在数学方面的素养,不仅决定了他们自身在所选择专业方向上的发展前途,而且也必然会影响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所以,在大学本科生中选拔与培养,具有优秀数学素养的人才,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优秀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美国荣誉项目指的是为优秀本科生提供专门化、个性化的一项教育服务计划。美国开展荣誉项目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通过介绍美国华盛顿大学荣誉项目的培养目标、选拔制度、课程设置、资源支持等具体实践经验,认为对中国开展的"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培养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此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们正处于新旧世纪之交,培养和选拔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与未来的一项战略任务。世界上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和较量,是领导素质、能力的竞争和较量。高等学校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场所,担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光荣任务。它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而且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目前通过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模式实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然而目前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培养模式、入学制度、研究环境、人才就业等方面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基地与摇篮,应着眼于如何发现优秀人才,创建优秀人才茁壮生长的良好土壤,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真正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让我国更多的高等院校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单位,人才的培养及选拔都是人事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型的选拔使用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建立起新型人才选任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办校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山大学选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思路与做法周兴梁我们正处于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及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领域的角逐竟争,实质上是优秀人才的竟争。高等学校是造就国家人才的基地,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复旦大学一直以来都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优秀人才选拔、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复旦大学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1.如何优化全校教学资源,推进本科通识教育、完全学分制改革、小班化教学、研讨型课程?2.如何通过本科自主招生试验改革选拔优秀学生?3.如何通过研究生招生改革选拔优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实施方案、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办法。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导师制各项制度,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德育培养,以科研促教学,导师制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接轨,积极鼓励大学生各类项目申报,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近几年来,我校正在推行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大批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完成大学本科教学任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备雄厚的师资基础,有一支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一般的实施办法:一是实行“双向选择”与…  相似文献   

17.
优秀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秀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文章结合地质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内容,措施和成效,阐述了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的经济。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必须多模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年龄特征、知识程度、文化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采取统一的分级式教学,还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智能、特长等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实施特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燕教授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始终将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视为己任。自2013年起,她就担任了英才计划、拔尖后备人才等众多面向中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指导教师。黄河燕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牵引,坚持因材施教,注重过程管理”的培养理念,从人才选拔、科研引导、过程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强调不对学生作横向比较,只作纵向评价。  相似文献   

20.
唐踔 《中国考试》2007,(12):42-47
自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以来,它一直备受国人的责难和诟病,在大多数的国民眼中科举简直是一无是处。事实上,科举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就像今天的为数众多的考试一样,其合理性和可取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科举扩大了人才选拔的对象和范围;科举提供了相对客观、公平的人才竞争制度和程序;通过科举考试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人才选拔的视角看,科举考试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