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完虹影的最新长篇小说《阿难》,突然想起我多年以前写过的一首诗,就拿来作这篇短文的标题。否则我无法写作这篇短文,因为《阿难》有六到十一个口子。有了“梦游者的肉身”这个标题,我就可以一厢情愿了。  相似文献   

2.
<正> 《青年作家》一九八五年第十一期的末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鲁迅并不喜欢《阿Q 正传》”!这篇短文抄引了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所说的几段话作为有力的论据。很快,上海的《报刊文摘》(第三○八期)摘引了这篇短文,标题改为“鲁迅并不以为《阿Q 正传》是他的代表作”。文章虽然登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语文》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认为“贵宾们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是一个主谓搭配不当的病句,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语文》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有几篇短文提出质疑,《天津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徐世英同志发表《“病句”不病》一文与我商榷。我想再谈谈我的看法,就  相似文献   

4.
刚一打开电视,妈妈就立刻大喊道:“还不去写作业、看书,想挨打?”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父母像犯人似的“押”在了课桌前。无可奈何中我拿起课外书无精打采地轻声读起来。突然,一篇名为《超前教育》的短文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在这篇短文中表达了对家长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法的担忧,并对独生子女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我渴望自由,渴望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星期天!想到这里,我便鼓足勇气把《超前教育》这篇文章给爸爸看。《超前教育》之前,就已经有情绪,是超负荷学习的“无可奈何”和“无精打采”,这不正是一种感想吗?在这个片段中,感想的重…  相似文献   

5.
9年前 ,曾写过一篇题为《祖国需要我们 ,我的事业在祖国》的拙文 ,刊登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年第 3期上。当时我归祖国、回母校还不很久 ,回国后的事业也还只能算刚刚起步。 9年过去了 ,我再一次就同一主题写了这篇短文 ,并在原标题前后两处分别增加了“确实”和“真的”两个状语。可以说 ,本篇是前一篇的续篇 ,加上这两个状语 ,是出之于切身的感受。一、祖国确实需要我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满清王朝“万国来朝”的美梦后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提倡派青年出国去“师夷之长”,目的则为“制夷”。这里的一个“制”字有…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作业或考试时,经常有给短文加标题的练习。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一则短文,一篇巨著,一部电影、电视,它都有一个简洁、凝练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能窥视文章的内容,好的标题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给短文加标题是一项很重要的训练。怎样才能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呢?1、认真阅读短文。比较深入的理解短文内容,这是加标题的最基本的、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对《龟兔赛跑》这则寓言,不仅有学生质疑,成年人也有他议。为此,我写下这篇短文,谈点我的看法。林宝铁为了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写了《质  相似文献   

8.
一为了纪念“五四”六十周年,写了篇杂感式的短文《新诗与旧诗》。出乎所料,这篇短文,竟在朋友们中间引起了一些反响。有赞成我的观点的,有半以为然但又半不以为然的,当然不赞成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各抒所见,向我提出了很多看法,并有所争论。我写那篇短文时,本有意有未尽之处,听到这些反响,很受鼓励和启发,更感到还有不少话可说。因此  相似文献   

9.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0,(11):62-62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我收到《教育文汇》编辑部寄给我的2010年第9期样刊,我的一篇短文发表了,这几年我笔耕不辍终于有收获了。  相似文献   

10.
《小学青年教师》2002年第5期有一篇题为《“块状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的文章,标题就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作者又署为“佚名”,这更促使我一口气读完,顿觉耳目一新,感到受益良多。我无意于借此短文评价这篇文章,而是有感于编者不薄名人爱新人的“佚名”精神——作者漏署姓名,文章确实不错,编者没有弃置,甚至以重点篇目发出,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一赞! 诚然,“人的名,树的影”,名人之  相似文献   

11.
写出真情     
几年前,在《中学生知识报》“启明星”版上,有一篇短文静静地占据了不太显眼的一角。那就是我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习作《女儿心境》。这是我念初三时向《中学生知识报》投寄的“少女日记”征文稿。它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选用了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两则短文,其中第一则标题为《以虫治虫》。笔者查阅《梦溪笔谈》,在卷二十四《杂志》中找到了相关文字,但并无《以虫治虫》的标题,显然这是编者后加的。那么,这个标题是否符合短文的内容,是否恰当呢?“以  相似文献   

13.
初中第二册     
《小桔灯》是我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到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中说出的:“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着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名词,因为有一些感想,就把它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华社以《永远的丰碑》栏目,陆续介绍一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英雄人物。3月5日,正好是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新华社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有两篇学生日记,都是写“青春痘”问题的,可两篇日记的主题完全不同。一篇姬逍熙的,标题是《我的感激》;一篇李小欣的,标题是《我的烦恼》。两篇日记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行家说,教无定法,大体须有.我在单元教学中,选择了如下几种教法. 1、以知识短文统领各篇课文.这种方法是以单元之后的知识短文为总纲,把各篇课文作为范文来考究,比如在教初一册五单元《春》等五篇课文时,就以知识短文《观察和记叙》开篇.讲清写景记叙文的特点,掌握写  相似文献   

17.
学生刘之珺,在我的主页上发了一篇小短文:《我为蚕狂》。老师Summer,在这篇短文后,写了一小段后记:"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掀起了养蚕高潮,每天都会有孩子带蚕来交流,每天都会有孩子带上桑叶赞助那些想养蚕又缺"粮"的同学。我也被他们感染了,养了二十多条,好像回到童年。每天上  相似文献   

18.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宣传积极地‘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之一种。‘为无为’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读了《小草》这篇短文,我被小草那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品质所深深感染。  相似文献   

20.
《小桔灯》是我在 1 95 7年 1月 1 9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 ,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 ,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 ,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口中说出的 :“去年山下医学院里 ,有几个学生 ,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 ,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 ,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故事就用了重庆郊外的歌乐山作为背景。抗战期间 ,我在那里住过四年多。歌乐山下 ,有一所医学院 ,我认识这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学生。上山不远有一块平地 ,叫做莲花池 ,池旁有一个乡公所 ,楼上有公用电话 ,门外摆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