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艇指挥系统是一个机结合系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机关系,发挥人,机各自特长,对人员素质有何要求,怎样才能实现人机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舰艇作战指挥的综合效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内容创作的变革性工具之一,有助于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创新开发提供新的利器,进而解决当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体量不足、效率不高和质量不佳等问题。在AIGC场景下,人机共创将成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以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为理念基础,以人机互促、人机互信、人机互补为原则,涵括互动生成、深度加工、协同互补和质量监控四大机制,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共创生成。为了更好地引导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创新开发,可遵循基于AIGC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人机共创框架与流程,即按照“确定需求→素材生成→素材审核→重组聚合→分发应用→反馈优化”等6个环节进行共创开发。但开展基于AIGC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人机共创仍存在内容版权归属、伦理与安全、算法歧视与偏见等风险与挑战,亟需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具体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AIGC相关技术和功能,推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AIGC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开始全面介入人类社会,并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人机之间的寄生关系已被竞争关系取代.因此,在AI时代,建构新型人机生态势在必行.由于人机关系已由传统的寄生关系转向竞争关系,因而新型人机生态必然是一种人机共生共荣的新样态.人机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决定了新型人机生态的建构只能遵循人机有别的原则,坚持走人机共进之路.唯有如此,在AI时代才能真正实现人机共生共荣.而人机共生共荣不仅能够化解人机矛盾,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人类真正过上智慧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机工程学是产品设计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阐述人机因素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在厨房小工具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就人机工程学包含的三个要素:环境、人、机以及三者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自主性的突破导向了类人智能替代甚至统治人类智能的技术他者定位,这种论断本质上是主客二元对立逻辑在智能时代的表征,陷入技术末世论的话语中。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是人的对象化的智能器官,是产生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并构成人类审视自身的镜像观照,由此人机关系是主客同一的对象性关系而非相互对抗的他者关系。智能时代的人机矛盾是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即资本宰制下人工智能对主体的排斥关系,要解蔽人机矛盾就必须揭示人机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们应当建立对象性的人机关系认知框架、明确人工智能的社会责任、引导平台资本规范发展,构建人机共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6.
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与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人类除通过分工解决这一矛盾以外,通过发明各种工具,特别是人工智能这种“特殊劳动力”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智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智力的不足,扩大了劳动范围,提高了劳动效率。人工智能促使人类社会由信息社会转向智能社会,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伴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各有优劣,把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增强工作,才能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劳动目的。为了增强工作,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人机交互安全,二是促进人机共存演化,三是增进人机相互理解。人机交互安全是增强工作的基础,人机共存演化和人机相互理解是增强工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机工程学理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机工程学系统设计原理,设计制定了一般机床人机系统设计流程图。对人机工程学设计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完胜”人类之后,围棋的竞技功能被不断放大,而其文化属性反而被遮蔽了。一味强调人类如何被机器“碾压”,这是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它的实质是“竞技至上论”与“技术决定论”的产物。“人机对抗”片面强调围棋之术,它试图将围棋之术从围棋之道中剥离出来,引发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分裂。若追溯围棋文化的本源,就必须回归以主体为中心的“道术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强调技(技艺)、戏(游戏)、艺(艺术)、道(哲学)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内涵。在人工智能时代,“道术合一”这一理念有助于在人类与机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使其从“人机对抗”迈向“人机协作”。唯有从“人机协作”的前提出发,围棋才能够在竞技性与非竞技性之间获得相对平衡,使其在智能化时代真正实现人文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虽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引发传统教育形态的演化与变革,也催生了融合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人机协同教育环境,但数字化转型期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如何聚焦中观层面进行有效衔接的架构设计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的深入分析,指出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通过阐明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和要素结构,聚焦中观层面勾勒出“省—县—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顶层模型。最后,文章结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分别从省域、县域、学校三个层面设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架构,并阐述了不同架构的实现路径、协同需求及应用案例,以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际应用语言学与人机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的研究是给人际交往用的,后是给人机对话用的。人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课题的选择应为计算机服务,应该适应信息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临床分子生物学教学软件瞄准课程教学的难点,确定开发的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优势,扩展软件的功能;通过人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机考核"背景下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人机考核"背景下如何推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应对"人机考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未来教育表现出明显的人机协同特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信息与课程整合思想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因存在教育与技术结合方式有误、技术功能定位不准、人机界限界定不清、指导技术缺失和评判方式不当等诸多缺陷,难以有效指导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人机协同时代迫切需要新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指导思想.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人机协同技术观、人机协同教育系统、教育中的人机角色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教、学、管、评测领域的人机协同样态,提出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应遵循教育本位、人机互信、人控规则和人机分评四大基本原则,并给出了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应用结果的评判方法,共同构成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理路.该理路不仅可指导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而且还能分析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过程,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缺陷,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存在的革命与教育系统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从“原纸”到“数码”存在的革命,奠定了现代教育的新的信息平台,引起了教育系统要素及其功能的变革,从而导致了新的教育系统--人机教育系统的出现;教育存在的革命及其引发的教育系统的变革,引起了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对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感性工学的设计方法,针对手持产品的舒适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理性、数据、可操作的产品人机创新实验与教学方法,并结合公车扶手实例,进一步阐述了该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其创新性与实用性.为提升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末,阿西莫夫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开启了人机关系的研究之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再次反映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它以陪伴型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讲述了人工智能的“一生”,并通过这一特殊的叙述视角探索了人机关系中顺从与反抗等核心问题。文章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为出发点,深入解析小说中相互依存又有所隔阂的矛盾人机关系,并以此定律解释克拉拉这一人工生命必然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机工程学设计、作业研究与机械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准则.提出了适宜作业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电子竞技中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子竞技中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指标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综合评估体系;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电子竞技人机显示布局及显示方式应符合视觉工效学设计原则。另外,本文通过对电子竞技中人机交互中情境觉知实验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新的情境觉知定义和相应的电子竞技选手情境觉知定性分析模型,为电子竞技人机显示/控制界面进一步的人性化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初步揭示了电子竞技中有经验者和新手之间的情境认知差别。  相似文献   

19.
今天,人机传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人对人机传播的需要,主要基于场景性、补偿性、可控性、定向性、投射性、治疗性等交流的需要。人机传播能否达成有效交流,取决于机器对对话情境、情感表达与互动、风格个性、经历共享、身体表现与互动等交流要素的理解与应用,但在某些方面,机器永远有其局限。人机传播会对未来的交流模式与交流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人机传播不能替代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40):192-193
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以AlphaGo取得胜利落下帷幕,这对人工智能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从AlphaGo的胜利入手,对"人机大战"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总结了AlphaGo作为机器战胜人类这一事件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从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