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其实我很不愿意用“诵读”这两个字,而更喜欢用“朗诵”。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可是又苦于没那个本事。勉强说,是诵读总是让人想起新闻联播中那几位的不冷不热的声调来;而朗诵,却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进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近几年来,以殷之光为团长的北京朗诵艺术团频频出现在首都各大中院校,由乔榛、丁建华、孙道…  相似文献   

2.
<正>诵读是一种朗读方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朗读。一般的朗读和诵读都要求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有韵味,但诵读更侧重韵味。古人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这里的声高,不仅指声音的响亮,也指要读准、读出韵味来。一般的朗读,特别是表演性的朗读,既要求带着感情读,也要求读出感情来,但侧重于带着感情读。而诵读虽然也可以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但更侧重于读出感情来。这是因为诵读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抑扬顿挫的吟咏,可逐渐悟出文章的内容、感  相似文献   

3.
朗读与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看家本领”.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诵读.朗读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益:“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育材料的重要形式.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来设喻,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中以“狗”来设喻的成语很多。在英语中,据L. P. Smith在Words ahd Idioms一书中指出,含动物形象的成语以“dog”数量最大。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族语言,因此“dog”一词的用法在这两种语言中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讲,狗是卑贱的动物,用狗来指人就是骂人的。如清朝时,纪晓岚的官职为“侍郎”。  相似文献   

5.
在职业中学英语学习的环境下,熟读并背诵经典和出彩的文章,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诵读材料,熟练掌握诵读材料,制订不同的诵读目标,坚持过程检查和督促.  相似文献   

6.
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诵读是中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方法。鉴于语言学习具有共性,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滞后于语言知识的倾向。本文从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诵读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方法、诵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按照语言学习规律 ,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 ,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 ,除此之外 ,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阅读训练”。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的必由之路。一、课外阅读与英语教学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中考试卷中 ,阅读能力也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考查 ,“阅读理解”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诵读教学法,是一种综合的英语教学方式,它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中心环节。先听后说,进而读。再而写,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如此反复,循序渐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英语诵读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诵读是中国古代语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方法。鉴于语言学习具有共性,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滞后于语言知识的倾向。本从诵读在语学习中的作用、诵读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方法、诵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发现对于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和实际语言应对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对于这一现象,许多英语学习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尝试从探索语言学习的过程,即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过程,进而提出两种传统却又可行的学习方法,以背诵式语言输入来优化学习者的语言储备,以翻译练习式的语言输出来增强学习者的语言体验和再认知,从而使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按照学生的不同要求,从其能力、需求等方面出发,找出一种较好的方法施教,教学才能取得实效。为此,教师需辨明当前课改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误区。一是言文并重的误区。这里的“言”指口语,“文”指书面语。我们习惯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字母—单词—拼读—朗读—背诵”,以为不学字母就学不了英语。殊不知正是这种语言导入方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英语聋哑人。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听—观察—理解—模仿—习得。开始时,幼儿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所听到的声音上,把固定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种类繁多,传统的分类有“语法”、“词汇”、“语音”、“拼写”、“语素”等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分析方法只注重了语言形式,没找出错误的根源。学生为什么会犯不同类型的语言错误?教师又应如何对待这些语言错误?这是20年来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一直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颇为漫长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从对一种外语一无所知到学会使用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是一种过渡性语言——即不完善的语言,它  相似文献   

13.
付娟丽 《陕西教育》2009,(11):50-50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作为一种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要在非英语语言的环境中学好英语,除了强化训练听、说、读、写外,背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以背诵的形式来积累语言,可以为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美芳 《考试周刊》2013,(69):90-91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广大师生往往只注重默读(Silent Read-ing),很少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英语文章.而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要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情感价值教学的双赢,应该把默读和诵读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实现知情双赢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诵读不失为一种知情双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是,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课来讲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首先,拿高中语法来讲,学生们需要大量地记忆不同形式的语法,其次,学生也要记忆大量的英语词汇,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难性。然后,高中英语听力的话,学生在家练习得比较少,要想了解和掌握所有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由此推出一种新颖的英语学习方法,叫做情景创设法,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困难的想法。为以后顺利学习英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任生龙 《甘肃教育》2008,(23):62-62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缺的就是环境,没有环境,也就谈不上应用英语。必读、必背,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说诵读是帮助学习者感悟语言内涵、领略语言魅力、储存语言材料有效而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诵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诵读课该怎样来上?我认为诵读课的特色体现在“精气神”三个字上:诵读课的内容要精,诵读课要学会美读,诵读课的神在于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用声音来展示内容,即使文学落实到文字上,也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朗读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文学需要音乐的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因素。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就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而言,恰当地选择设计任务可以在“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方面起平衡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科书中“任务”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语言技能在“任务”中的编排是一种听、说、读、写互补互促的编排;语言知识在“任务”中的编排强调语言材料在不同语境中不断地重现和加深.这必然要求在教科书中设计多样的任务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诵读,就是在理解熟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幼儿经过多次反复、熟练、体味,直至可以成诵,以此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种古老的口语学习形式。千百年的实践证明诵读法是行之有效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