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平 《考试周刊》2009,(5):126-127
英语的某种调型总是与某种句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一种反映语法内在规律的功能,即语义作用(semantic function)。“I thought+主语+过去式”结构的调型:降升调,升降调,英关人士常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预期性回答和非预期性回答。  相似文献   

2.
对于“主语 形容词 于 NP”这类句型的结构层次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从语义、停顿、回答问题、扩展、相关的使用情况五个方面考察,“主语 形容词 于 NP”的结构格式应是“主 谓 宾”而非“主 谓 补”。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关于现代汉语“+NP”和“很+NP”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说明二者都具有强化语义的作用,是两个意义相对的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具有不对称性。文章还对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对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而“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具有能做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结构之间能够插入“的”;量词不能重叠;数词“一”不能省略;与“不”或“没(没有)”构成否定格式;能够用于“连……也(都)……”句式;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存现句的形式。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结构中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结构的消极意义;结构表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N+之+VP”结构。是常见但复杂的一个结构。其之所以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之”用法非常灵活。据我们分析,其中“之”,可作助词、副词、连词或代词四大类,又可细分为十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be of n.”结构。“be of n.”中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常作表语、定语或补语,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该结构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高博 《现代教学》2002,(11):48-49
诸位不必紧张,数学给人类带来的快乐远大于痛苦。在本教程中,为了完成最终的学习使命,必须具有一定的初始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我以为非数学莫属。“电脑”这个称呼应用到无论如今的哪台具有计算智能的机器上,都还是言过其实。也许科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具有某种超前的预感,可是现实实在令人大失所望。还没有哪台机器可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至于出现某种可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逐渐地,我们就可以发现,任  相似文献   

8.
孙晨阳 《文教资料》2011,(36):117-119
构式“V+O+V+的”表示出现某种不好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该构式形式、意义、凸显焦点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V+O+V+的”的构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从而证明整个结构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大”和“小”都具有修饰动词的能力,但是动词的各小类与“大”和“小”的搭配情况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很多动词能够受“大”修饰,但是不能受“小”修饰,即使有些动词能够既受“大”修饰,也受“小”修饰,也具有语义争语用上的不对称。这种现象主要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大”和“小”意义的宽窄有关,“大”具有很多“小”所不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谅为高     
一间居室的墙上挂有一条横幅,横幅上写有三个醒目的大字:“忍为高”。显然,这是一则古训。在我看来,忍与谅相比,谅更为现代人际关系所需要。善于体谅人,谅解人,是一种较之于忍文化更开明更开放的处世哲学。忍与谅,尽管都是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一种退让,但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忍的心理效应往往是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发泄积愤,迁怒于人;谅的心理效果却是宽大为怀,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对别人的不是之处,或善意指出,或一笑置之。处理人际关系,还是谅为高。谅为高@张恩会 @张真  相似文献   

12.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南先生说,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益友与损友之分。友直、友谅、友多闻,都是对自身修养有益的朋友。“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友谅”,是个性宽厚、能够原谅人的朋友;“友多闻”,是见识广阔、知识渊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数词+名词”结构作宾语时可扮演受事、工具、施事等多种语义角色。与受事宾语相比,“数词+名词”充当典型的工具宾语时,不能添加名词作中心语构成“数量名”结构。充当工具宾语的“数词+名词”能跟动词、补语、状语等语法成分组合表达事件,其事件语义为:A运用某工具或器官发出某种动作产生作用于B的“力”,B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性质或状态变化。该结构是否表达事件,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事件的核心语义要素(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说明“V+出+O”结构中“出”的隐现情况,把。出”分为动词的。出”和趋向动词的“出”,把表趋向的动结式核心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出”作动词则其为句子核心,“出”必须在场,“出”作趋向动词则其前面的动词为句子核心,“出”的隐现会造成意思上的差别,但不会影响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20.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