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性及中西文化审美差异,论证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译介审美关注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译介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根基,本文从审美角度对二胡教学中传统审美性的缺失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三家优秀思想对二胡教学进行进一步探究,并从中寻找弥传统审美性补缺失的解决方案。以此为二胡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论老子天道观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艳军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38-40,4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55-156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个性化艺术形式。中国画是人品与学养的综合体现,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传统山水画具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培养人们文化气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趋美的过程,对翻译审美的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中文化内容的再现效果,进而影响受众对译文中文化内容的审美体验,最终影响到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构建,因此翻译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重构有很强的指导性。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美化的语言、美好的意象和积极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探析译者对影视译本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翻译审美构建,旨在推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翻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传统审美,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非审美,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对审美,非审美,审丑文化观念的把握,更能够有效地认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建构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观念、思想,发挥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芳 《华章》2013,(2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民族之林自成一格,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具有一种“生命意蕴”和“美感文化”。意境理论是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最高审美理想的体现,即在今天世界文化的范围内,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油画创作借鉴中国元素的方式从某一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三类(1)绘画技法继承西方绘画体系和审美继承中国文化传统;(2)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在技法上有创新;(3)表达现代观念与精神,艺术手法自由。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舞蕴含浓厚传统文化,表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在吸取传统舞蹈文化底蕴同时,还吸取中国戏曲舞蹈文化精华,同时融入了时代审美特点和审美价值,和其他舞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国古典舞蹈学习中,"身韵"训练尤为重要,它推动着古典舞形式统一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众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在传统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兼容的文化语境中,当代大学生审美表现出与传统的偏离或背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审美品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阮籍、陶渊明、李白以及李商隐等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的道教审美意识分析,得出了道教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一初步结论,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美育资源,而实施美育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想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仅要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间接提高美育教育的水平,更好地树立高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美育教育视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根筑基。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华审美文化和谐的根本精神,贯穿于中华审美文化各因素、各层次、各维度的种种具体关系之中,形成中华审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儒、释、道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是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内容;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伦理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即美与善的结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审美范畴是特定美学体系的组织细胞。“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重要的范畴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然而,在当下消费型的审美文化中,“仿像”却对它进行着不断的消解。在“意象”与“仿像”的比较中来谈两种不同的审美活动给审美主体所带来的境遇上的转变,并从中思考传统与当下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意识形态”的争论由来已久,其实,任何理论概念的界定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与其陷入名实之争,不如探讨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的可能性。“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与本民族传统艺术精神吻合,与世界前沿理论趋同的特点,并有可能与文艺美学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如果在本土性、前沿性、学科性三个向度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正面建构,可以使这一理论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对文艺进行中西方比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较早的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起源。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并反复加以论证。他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对中国美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与审美主体所处的特定时代、民族意识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并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审美经验、审美趣味。本文站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角度上谈谈中国音乐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修辞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20.
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育是人类传授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应有优良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