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日渐推进,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比重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科技无处不在。作为科技新闻工作者和热心科技宣传的广大通讯员,该如何为新时期的科技进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对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开拓意义。在重读该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善与恶的悖论性,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基础推动作用,并重视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人技术对传统社会伦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树立科学研究有禁区的观点是满足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的需要,必须及早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35-136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就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综合协调人、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出现,完全的将人类带入了新的发展空间当中。面对在工业建设中热电厂价值的不断提升,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的应用到热电厂的工作开展中,将有效的提高的热电厂的工作效率,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贝尔纳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对贝尔纳与中国官方及学者的交往进行了初步梳理,试图描绘这位科学圣人在中国科学文化中的形象。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于1939年出版,很快即被我国学者如竺可桢等了解并引用。贝尔纳于1954年和1959年两次访华参加国庆庆典,并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他知无不言地为我国科学发展提供帮助,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但之后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原因,贝尔纳与中国的交往受到阻碍,他没有获得和李约瑟一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与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的;是人类消费需求增长而引起的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毁坏;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和科技发展所造成的恶果;是由社会本身所带来的问题。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应该造福于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需要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价值标准;科学技术必须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工程,只有从根本上杜绝施工质量及监管的问题根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用快速翻新的科技手段给人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给自然造成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合理而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防治大气污染,以人为本,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环境,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10.
贝尔纳从社会和历史的视角,特别强调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建制化特征,构造了一个现代建制化科学在社会系统中的三角结构体系,即:科学家、恩主(政治主体)、群众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体系。这一结构符合历史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为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奠定了基础,堪称“科学民主调控”的先驱。贝尔纳从调节科学的利益分配、规范政治主体和科学主体的行为等方面,对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控制进行了论述。同时特别强调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的教育实践途径。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科学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科技政策的制定主体正朝着公众为主体的方向演化,确保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