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刑法中现在还存在死刑。废除死刑是国际发展趋势。讨论死刑适用与存废问题,应该从刑罚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才能把握问题的方向和本质,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刑罚的哲学根据,按照通说有报应论和功利论。从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论来看,死刑只能用于罪大恶极的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对于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贬低了生命的价值。从古典功利论发展出的刑罚个别预防论也提出了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的主张。为此,以刑罚的哲学根据为视角,得出经济犯罪处死刑缺乏正当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哲学自然观认为,当今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应归咎于现代性,是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恶果。通过批判现代哲学的自然观,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观,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物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有机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构成论、生命价值高于岩石价值的整体论。后现代哲学自然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一、儒学成人论的核心——追求人的德性升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儒学成人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梁启超认为:“儒学舍人生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也。”(《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五十》)儒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从道德完善层面上探讨为人的原理,确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其要旨就是高扬人的生命尊严和主体价值,使人真正成为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彰显人的价值为主旨的成人论思想。儒学成人论重视人的道德境界,追求人的德性升华,表现出对人的生命、人的道德取向的关怀。首先,儒学研究的是人的生命,重视人的“类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气”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活动中生命意识的理论概括。它积淀了中国哲学中“元气”论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规定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主体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在一定的层面上展示了古代诗学家们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心态。“文气”论的形成影响了中国从古至今上千年的文学创作,它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表明了文学活动是真正的生命活动,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观照和体现。以“气”论文,将文学与人的生命相联,这是中国诗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既体现了教育哲学由传统的知识论、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生活论,也体现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生命教育实施可以从生与死、身与心、生存与发展的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6.
从生存论美学的视角来剖析杜甫夔州政治抒情诗的价值,可以看出处于政治与生命双重绝望中的杜甫正是从诗中获取价值替代性补偿,从而作为衰残生命的价值支撑的。  相似文献   

7.
《周易》作为一部论述东方生命哲学之书,对生命产生的本体论、生命和谐的条件论、生命和谐的样式论,进行了完备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真理“性和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忽视了人在教学中的生存意义,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价值主体,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生成完整的生命,因此传统教学必须转换视角,走向“生存论“的教学,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命价值,使生命的意义在“生存论“教学中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9.
吴安春 《教育史研究》2006,(2):89-93,98
本文求本溯源,从西方“德性论”哲学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理解“创造观”,认为创造是指生命内在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潜力,是人的完整生命的自主创生过程,人的完整生命的自主创生过程与德性成长是同一的,重视人在自我发展上自立、自主、自成的内在超越精神。这对于重新审视和合理地理解创造的本质内涵,以推进创造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教学论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学论主要是理性主义的教学论,它沉迷于抽象的观念世界,追求普遍性和绝对的确定性,对人当下的现实教学生活世界漠不关心,使其自身陷入了危机。而与之相对立的实证主义教学论也因其对科学化的过分追求以及对教学论的人文性的忽视,而无法使教学论安身立命。教学论应成为面向教学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应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旨趣,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对话”中产生,应对教学实践具有价值指导而非仅技术指导的作用,能给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智慧、信念,启发其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论、义务论和美德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规范伦理学的理论框架,并从神义论、耶稣爱的伦理、保罗的神秘主义三个方面探讨了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神学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人的生命、如何认识高深知识与人生命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生命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其确立既有理论层面的哲学追溯,也有来自实践的现实诉求。类特性、多重性和意义性是高等教育生命论确立的理论依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关系到对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生命的丰富内涵,生命之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教育的本真诉求、生命成长的内在呼唤则是其确立的现实依据,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生命发展潜能的实现,都需要生命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树立。当知识与生命相遇在高等教育中,它便以自己独特的作用发展着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丰富着人的精神生命、文化生命和学术生命,最终通过价值生命来体现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时期的幸福观大体上可归结为三大流派,即快乐论,德行论、完善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因崇尚理性、追求人类身心充分发展,既重视快乐的价值又避免了感官快乐主义,被称为完善论。这于现代幸福观的建构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一种"需要-属性"论、"意义-关系"论、"本质-实践"论的价值观,还是一种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维度,在考察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及其局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价值本质论和实践的价值评价论,以期人们通过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阐释的价值观对比,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超越占有:教育的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占有为特征的教育把教育过程等同于对知识的机械占有,扼杀了学生的生命创造活力;它以能否获得相应的功利价值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使教育陷入了窘境。为了缩小当前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距离,教育的生存论转向势在必行。教育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占有知识,而是立足于人的生命,实现人的自我生成与文化吸收、文化创造的动态统一,教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生命创造活力,唤醒人的生存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心理学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心理学史论是中国学史研究的理论层面,它对于认识学科意义、掌握学科体系、建立思想观点和解决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心理学史论的内容体系包括七个组成部分,即中国心理学史的价值论、方法论、范畴论、专题论、体系论、文献论和学史论。  相似文献   

17.
徐军义 《文教资料》2012,(8):105-106
古希腊的"模仿论"经历了从模仿自然、模仿社会到模仿人生的三次转变,亚里士多德实现了"模仿论"的最后总结,奠定了欧洲文艺理论中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论基础。"模仿论"强调文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行动的反映,它能够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具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实践改造价值。在本质上,古希腊的"模仿论"是为人生的文艺理论,"模仿论"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不断觉醒的理论写照。  相似文献   

18.
走向教学生活的教学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学论学科的生命在于指导教学实践,但是教学论却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是来自教学实践工作者的攻击。他们认为,教学论是空洞的,没有实际价值的。二是来自其他学科专家和学者的攻击。他们认为,教学论是缺乏学术理性的,教学论无非是其他学术性学科的应用而已。对此,我们教学论研究者似乎也无话可说。的确,教学论不能影响其他学科,倒是从其他学科吸取了不少的东西,一旦从教学论抽出其他学科的材料,教学论似乎已没有多少内容了。对于这  相似文献   

19.
德性论与规范论是师德建构理论总体分析框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维度,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二者的激烈碰撞致使师德建构中出现了教师价值混乱、知行脱节、主体性丧失等问题。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来考察师德建构的实践路径,可以突破规范论与德性论的藩篱,切实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也有了新的存在意义,传统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观在面对社会现实环境和一系列新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许多学者从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方面功能和价值出发,提出了人本论、境界论、资本论等当今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新的哲学基础。这一切表明,多元哲学观的并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