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质之光》是徐迟写的报告文学,报告的是李四光的事迹.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期,已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第六册,节选的是该文第五、六部分.为了便利教学,现介绍参考材料如下: 李四光是科技战线上的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是老一辈地质科学家的代表,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第一次把运动、把应力(压力、张力和扭力对物体的作用)、把力学带进了动态地质学,在地质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阅读出招:李四光是怎样从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活动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阅读接招:李四光玩捉迷藏时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好奇心驱使他想弄明白这块巨石为什么会坐落在这儿。20年后,李四光在英国学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回到家乡后,经过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3.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七彩星河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谁写的?经考证证实竟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谁写的吗?有些小提琴爱好者兴许会猜测道:“是不是马思聪?”近年经过考证,发现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曲者是李仲揆,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年)。他1920年在巴黎写过一首名为《行路难》的小提琴  相似文献   

5.
李四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典范。 --《奇怪的大石头》  相似文献   

6.
煤炭院校《构造地质学》研究会第3届年会1987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矿院地质系主办,到会的有全国煤炭院校和管理、生产、科研部门共42个单位64人。会上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构造地质教学经验交流文章37篇。代表们除进行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外,还组织代表们对苏州西郊的推覆体构造和苏州花岗岩体进行了实地考察。第4届年会确定于1989年由北京煤校主办。(中国矿院构造地质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3日,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出席大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9.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黄钢教授来信:“前次收到82年一期学报与清样。这一期学报可供学习材料很丰富。收到后很高兴——相信它会对我有很大帮助!清样排得也好,错漏字很少。”(1983年7月7日)“贵刊明年拟公开发行,这是很好的发展;建议可以把贵刊数年来内部刊发过的好文章(只要是时效性不是太大的),似乎还可以再行刊用,例如对苏东坡研究有水平的论文等。“在1984年你刊发表过的《学习李四光》一文,‘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与‘中国地质力  相似文献   

10.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相似文献   

11.
<正>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人家。1904年5月,14岁的李四光赴日本留学。他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职,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  相似文献   

12.
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诗人冯至的诗歌作了高度的评价,很引人深思。但在介绍冯至的简历时有明显错误: 冯至(1905——)本名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曾留学德国,1921年开始写诗,回国后曾在《浅草季刊》发表作品,继与陈炜谟等创办“沉钟社”、出版《沉钟半月刊》……(黑点为引者加)  相似文献   

13.
自学重点:通过选取典型场面,围绕对话恰当地插入、议论、抒情等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李四光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自学步骤:(一)课文以“地质之光”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以“地质之光”为题,歌颂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辉卓越的贡献和他闪闪发光的一生,也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林景星等,将他们在地质学界首创的"时间窗"技术,正式用于辽宁省某工业城市100年来生态环境地质演化项目,从而突破了地质学以百万年计的长时间跨度传统模式,实现了以一年计的超细时间跨度的研究,3月27日该项研究实验结束.这标志着我国地质学家首创的这一技术已成功用于地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质之光》反映了地质学家李四光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对于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作为典范文章列为中学语文教材,有些地方似乎还值得商榷.一喧宾夺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层(即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本文主要谈这一层)写周总理看望李四光夫妇,作者选取这一典型事例,按照常规,一般有这  相似文献   

16.
颜丹平     
<正>颜丹平,湖南湘潭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从事构造解析学、盆山构造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出版专著1 50余篇/本,获国土资源部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地球科学概论"、视频公开课"走近地球"负责人,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先后承担本科生"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等教学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 5篇。先后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 1)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2014)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8)主要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  相似文献   

17.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是 1994年由地理科学系、地质学系、大气科学系、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人口研究所、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环境质量评价中心、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组合而成 ,1999年 5月进行了重新组建。组建后的资源环境学院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群 ,下设地理科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四个系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资源环境实验与信息等三个中心和地质工程研究所。学院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之需要 ,还成立了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资源…  相似文献   

18.
长春地质学院简介长春地质学院是新中国创立的第一所培养高级地质人才的摇篮,始建于1952年,它的前身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任校长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当时,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原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与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和物理...  相似文献   

19.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伟大的爱国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首都中小学创建了  相似文献   

20.
卢耀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