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数千年积淀的男性中心文化不仅束缚女性,也束缚男性。鉴于此,只有男女双方真诚合作,才能共同建构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身心解放。作家徐坤在质疑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女性自身予以反思的背后,更多寄寓着发自女性内心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渴望,蕴含着建构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徐坤笔下所展现的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两性的生存困境,从而彰显她的两性关系理想,引发我们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坤小说言说方式与言说方式背后意义探寻存在鲜明的悖论:男性话语框架下的女性倾向与叙述克制;男性话语框架下女性作品审美特质的突破;世俗话语下的文化痛苦与追求;世俗话语下知识女性的反省与自我重构。  相似文献   

3.
徐坤作品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是当代最为走红的女作家之一。她足位既有鲜明的女性立场又兼有男性作家的粗犷与大气的作家。在她的笔下,既有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又有对知识分子负面性格的辛辣调侃,还有对90年代社会思潮中消费文化无所不在的反讽和慨叹。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中国有了真正的女性写作。九十年代的多数女作家开始在女性的天地里建构着女性学谱系。她们的建构最终导致了男性在她们作品中的严重缺席——被拒绝或被抛弃。在对男性世界抛弃的同时,女性作家也一直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世界,在不断对父权神话进行解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寻找母亲,企图构建一个温情的女性联盟。事实上,要使人类在未来世纪创造出更美丽的家园,只有抛弃任何不合理的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观念,男女两性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男性联盟.也不是女性联盟,而是男女两性联盟。  相似文献   

5.
文化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女性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备受关注。该流派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男女两性的差异性而不是相似性;秉承“女性优越论”,倡导重新估价与女性有关的价值;认定女性的价值高于男性,女性的价值和美德可以成为社会改革的力量源泉。文化女性主义的主要代表有:  相似文献   

6.
徐坤的小说始终关注的是女性作为“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遭际和抗争。无论是书写精英知识分子女性的《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还是关注底层草根女性的《野草根》,作家透过对爱情婚姻的审视,描摹了女性在传统性别秩序中的挣扎、无奈与绝望,在深层的心理与伦理结构中,反思男女两性整体在社会上的位置与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一位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过文化思考中的角色转换,有对男权文化猛烈的解构和颠覆,有过突围后的悲哀、迷惘和思考,更有对知识女性精神出路的不懈探寻。徐坤的创作使中国的女性文学走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领导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增多,研究两性领导的性别差异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调查发现,女性校长与男性校长在领导观念、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对两性领导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两性领导行为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徐坤是当代文坛极具女性意识的著名女作家,其小说《厨房》营构了女性无望尴尬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追寻在抒写上便体现为一种无法逃脱的漂泊意识和对回归的极度渴望,在对现代女性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感性观照中表达出了对两性和谐共处,人的理想生存境界的呼唤与重建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徐坤女性小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作家徐坤是90年代文坛著名的人物之一,其女性文学作品具有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作品充分表露了作家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精神状况的观照.作家从沉着的理性思索对奋起反抗而收效甚微的女性疲惫心态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出徐坤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女性人文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