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本理念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客体属性是  相似文献   

2.
一、享受价值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价值 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所谓的教育价值,便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价值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体现了人的价值,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其实现的途径是:树立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发展性的学生观、自为的专业发展、适度改革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是客体的属性、结构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现实的关系。价值又具有主体性,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有需要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价值具有属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只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体属性对主体需求的一种利益满足需要,更是一种实践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与主体自觉接受客体价值要求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过程需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依托,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平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促使受教育者提高认知水平并能主动参与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从而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制度价值是制度活动的属性满足制度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制度价值分析是确保制度有效性的一种工具。分析我国教师发展制度价值目标实现状况及其成因,有助于破解教师发展制度价值失真问题,营造一种生态的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形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价值 价值是创造维系某种文化的人们,亦即社会的成员们共同持有的“期望性观念”(Concept On Desirability)。教学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学活动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一种价值追求。有学者认为,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四个基本价值。这些教学价值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关系价值论     
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价值哲学的发展。但是,它们却不能较好地解释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载体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片面的理论。我们认为,关系价值论的提出,却能弥补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的不足。一、客体价值论的困惑客体价值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主体化的功能和属性,也就是已经纳入人类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体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大多数人的一般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属性。他们认为,价值的唯一属性是客观的,价值的唯一载体也只能是客体。我们认为,客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何教学都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1]即价值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些需要,是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教学价值是教学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教学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1.
教学价值:一种本体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价值是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包括知识能力价值、个性品格价值、人的和谐发展价值三方面的内容。教学价值的实现要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一、化学课程知识的主要价值及其教学意义早在2002年,毕华林和亓英丽依据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将化学课程知识的价值界定为"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等3个方面。[1]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一个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主要是看它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探寻知识的价值,应该考虑知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关伟一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肯定意义。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事物需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说,客体事物的价值,是在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价值活动,教育价值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在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理清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价值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是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②,“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③,“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④。可见,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满…  相似文献   

15.
马力 《教学与管理》2009,(7):114-115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棵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下来界定价值,指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关于“取向”,在日常表达中,一般认为是对于某种事物的选择标准或路径,类似于“取道”。我国学者黄凯锋在其《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中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6.
有关价值的哲学本质,国内哲学界有颇多见解,代表性的意见大致有这么几种:①“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②价值是“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司的一种关系”;③价值是“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参见《哲学动态)92年第七期)如果以主体、客体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观点的话.可否是:①价值是客体的主体化。②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③价值是主体的客体化。三种意见都有其合理的成份。第…  相似文献   

17.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价值价值问题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赞同李德顺同志在《价值论——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一书中所表达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意见和见解。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实践和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认识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包括统一的两个方面: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即主体对客体规律的接受和服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客体,使客体为自己服务。前者为客体性内容;后者为主体性内容,即价值。故价值是客体及其属性在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为主体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价值是什么     
价值,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表征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作用。价值不是具体的实物,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并非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事件和关系。主体和客体结合,需要和满足交织,才有价值。下面将从价值事实出发,探讨价值的本质、源泉及价值的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