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分析湄潭县的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能源消费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科学判断湄潭县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湄潭县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80hm2/cap.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态足迹为1.1833hm2、cap,低于贵州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赤字-0.5253hm2/eap.,低于贵州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乐山市2001-2010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再通过二者的年变化率预测了2012-2016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研究表明,乐山市2001-2010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则逐年减少,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乐山市2012-2016年预测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也逐年增加,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则在减少,耕地呈现不可持续利用状态.建议应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数量,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减缓日益增长的生态赤字,以此实现乐山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最新进展,并更准确和全面地揭示近年宁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和分析2000-2009年宁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宁德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0.9615gha增长到2009年1.6662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轻微增长,由2000年1.5100gha增长到2009年1.5664gha;生态平衡从2009年开始由盈余变成赤字;碳吸收地从2003年开始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占据第一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日前仅高于印度和我国平均水平,低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对盐城市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区域1996-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呈上升势头,从而得到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正在逐年加剧,而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新版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核算方法对中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的适用性,并更准确展现近年福建省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NFA核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5—2011年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适度调整的新版NFA核算方法可以运用于我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有关漳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的结论是:2005—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4238gha持续快速增长至2.1854gha,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8823g11a轻微增长为0.9003gha,生态赤字由-0.5415gIla持续快速增加到-1.2851gha;未来人均生态足迹将继续增长,预计于2013年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均生态承栽力可能小幅下降,生态赤字势必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测量可持续发展性的一种新工具.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年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327 6 hm2.cap-1,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07 6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为0.620 0 hm2.cap-1;(2)从生态足迹需求/供给状况看,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基本相持平的只有五华县,其中大埔、丰顺县出现了生态盈余,其余县(区)出现生态赤字,其中最大的是蕉岭县;(3)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需求/供给和赤字结构状况看,生态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类产品的消费,林地类产品出现了一定的盈余.为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与人均生态承裁力供给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年、202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十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由1.173 2 hm2/人上升至2.304 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总体变化不大,于2011年略有增长.针对福建可持续发展现状,建议从坚定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衡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衡阳市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衡阳市生态足迹占用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为1.1892hm2,总人口的生态赤字为8.43x106hm2。这反映出衡阳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喀什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出喀什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6954 hm2,人均生态足迹足迹为4.400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1305 hm2,喀什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远远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严重化,对此提出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调整该区域进出口贸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能值理论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应用经过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铜川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铜川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8hm2,两者比较得出2008年铜川市人均生态赤字为0.48 hm2.通过对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所占的生物生态性土地面积最大,而林地和水域所占生物生态性土地面积最小.进而得出铜川市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发掘林地资源潜力,发展矿业城市特色旅游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青海省耕地的生态足迹和生产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青海省耕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414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6公顷,生态盈余为0.052公顷,青海省耕地利用呈现出弱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阐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资源消费现状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125hm2,生态承载力为0.4355 hm2,人均赤字为1.277 hm2,表明河南省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阀值。河南省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为1.221,万元GDP足迹为2.35 hm2,生态协调系数为1.216,适度人口2460.77万人等,也反映了河南省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以南岳衡山为研究区,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法,对南岳衡山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具体计算及对2006—2012年旅游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均超过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生态恶化;主要原因是旅游对生态占用的增长过快,即游客规模的迅速增加、基础设施的扩建、消费模式的恶化等。据此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南岳衡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Ecologicalfootprinttheoryisanewmethodtomeas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chwasproposedbyCanadianecologistsWilliamandWackernagelin1990s[1].Sincethen,manyscholarshaveappliedittovariouscountriesorregions[2-8].Butintheirresearch,theyoftenconfrontaperplexity,thatis,themoredevelopedaregionis,themoreecologicalfootprintis,whilethelessdevelopedaregionis,thelessitsecologicalfootprintis,i.e.itsdevelopmentissustainable.Forexample,inRef.[8],undevelopedregionssuchasYunnanandTibetofChinahavee…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文章应用该方法对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在1996-2003年间,每隔一年计算出甘肃省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人均需求足迹整体为上升趋势,人均供给足迹整体为下降趋势;生态冗余只有1996年为正,即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余4个年份均为负值,即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历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各组成土地类型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其次是草地;在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的组成中,耕地和草地是最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福建省2003年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福建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1214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985hm^2,人均生态赤字达0.46161hm^2,总生态赤字1.61×10^7hm^2.说明在省区尺度上,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占用已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构成了对生态系统的巨大压力;与全国人均生态承载力底线0.681hm^2相比,福建省生态足迹超过了全国人均承载力,在国家尺度上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从全球人均2hm^2生态承载力底线的角度看,福建省生态足迹仅相当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56.07%,生态盈余达0.87854hm^2,因此,在全球尺度上处于可持续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