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康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安康旅游形象进行地方性分析、受众调查和替代性分析并进行形象定位,使之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安康旅游内涵,以利于安康旅游的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并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武当山为例,采集官方网站及微博和游客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尝试对道教名山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进行分析,提取两个样本的高频特征词,了解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内容和主题,分析两种形象的差异所在,为武当山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地震后大学生旅游者对四川众多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重游意愿等问题,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旅游目的地资源质量、感知价值和总体满意对大学生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接待质量和感知价值对大学生旅游者的满意度有很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历史文化特色、休闲度假等六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不同认知成分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具有一致性。其中,潜在旅游者对建筑与古迹、历史文化特色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较高,对旅游环境、居民友好的熟悉度与认同度的感知较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实证积累并为古城景区旅游形象管理与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与评价,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与加工,可以得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将黄山风景区大量收集的游客的网络点评作为样本,使用软件ROST ContentMining提取黄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索游客对黄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并针对游客反映的不足之处做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分析黄山风景区旅游者构成,充分挖掘更多潜在旅游者.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其本身所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内江以"大千故里.文化内江"为主题,在地域性特色文化旅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张大千文化品牌的打造应进一步突出重点,不断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机制、新举措,同时还要注意品牌打造中的统筹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娄底市地脉文脉和旅游受众分析,明确了娄底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地识别系统理论(CIS)对娄底市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内江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相对于四川其它市州仍较落后.文章通过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和资料分析,认为内江旅游发展主要存在资源开发粗浅,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宣传促销乏力,区域合作不足,旅游发展氛围不浓,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有鉴于此,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内江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提出了恰当定位旅游目的地性质,鲜明塑造旅游形象,深度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寻求引爆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宣传促销等一系列进一步促进内江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内江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千文化产业是内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内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大千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内江大千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依托大千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内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目前镇远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代表镇远的整体形象。通过分析镇远现有旅游资源,采用创新定位的方法,把镇远古城的旅游形象定位为“西南武城”,并提出旅游形象推广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导游服务创新与南京旅游形象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常认为依靠个性化城市旅游形象就能够吸引游客产生城市旅游动机。南京旅游形象的个性化可概括为 :长江之滨的十朝都会 ,生态健康的博爱之都。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吸引游客参与到南京旅游活动中来 ,还应该围绕着城市旅游形象个性化的塑造和不断创新 ,重视导游服务理念创新和功能创新以促进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渠道的疏通 ,将有利于个性化的南京旅游形象在游客的心目中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4.
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与评价,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从湖北、武汉的历史渊源切入,详细的分析了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魅力,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塑造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旅游形象分析的“二维三地四脉”理论模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运用新“四脉”理论等,对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旅游地分析包括地脉分析和文脉分析,分别研究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资源为导向,是旅游形象的本体。竞争地分析即商脉分析,从旅游形象区分的角度,研究旅游地之间旅游形象的屏蔽与叠加效应,以竞争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次修正。客源地分析即人脉分析,是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形象感知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16.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地的管理启示正逐渐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场所依恋"形成的逻辑基础着手,提出了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旅游者通过偶然性和意向性学习,习得了关于场所(旅游地)的信息,在个人价值系统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一阶依恋。旅游者到场所开展旅游活动后,所产生的情感依恋和行为依恋,合称为二阶依恋。同时,也可能产生依恋转移,依恋转移会削弱甚至消退一阶依恋。根据旅游者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从符号消费、场所神圣化等角度进行了详细讨论,进而分析了提升旅游者场所依恋水平的一般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旅游业“滑坡”现象分析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境内、外旅游市场的特点和潜力,认为:要重视国内游客市场;境外游客中,港、澳、台和到港、澳的外国游客仍是广东境外客源市场的最大部份。必须树立旅游市场形象,开发新的、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短线旅游,整顿旅游市场和加强旅游宣传招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大十堰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旅游板块的定位,十堰将建设成为以大山大水大人文为特色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带动鄂西北、辐射渝陕豫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为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当前十堰旅游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十堰旅游的宣传促销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制订总体规划,重视和利用新兴媒体,落实宣传促销经费,真正实现十堰旅游产业的大旅游、大宣传、大营销、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