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凹凸棒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以及吸附剂的用量、时间、温度及酸度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所有实验参数下吸附过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粘土对刚果红染料是一个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在30℃、45℃、60℃时改性凹凸棒对刚果红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4.38、96.06、85.03 mg/g,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计算了刚果红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G,△H和△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凹凸棒土可作为处理刚果红废水的一种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以NaCl为模板,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吸附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及朗缪尔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化学吸附.拟合结果显示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313 K温度下最大吸附量达到217.17 mg·g-1,表明其对刚果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竹炭对磷(Ⅴ)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磷(V)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磷(V)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磷(V)离子吸附去除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磷(V)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吸附率减小;竹炭对磷(V)离子的吸附可在180 min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磷(V)离子的材料. .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稻壳制备生物质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稻壳生物质炭粒径、投加量、溶液pH值、铬(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L 0.20mg/L铬(Ⅵ)溶液中,稻壳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0g、温度为40℃、pH为2、反应时间60min时,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8.90mg/g.稻壳生物质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用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层双氢氧化物(Mg-Al LDHs),Mg-Al LDHs于450℃焙烧转化为镁铝复合氧化物(LDO)。用TEM、FT-IR、XRD和粒度分布对Mg-AlLDHs和LDO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LDO对水体中C(rVI)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DO对C(rVI)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方程,吸附量随初始pH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无机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探讨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表明溴酸钾(KBr O3)可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刚果红的降解效率随溴酸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刚果红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较低的活化能表明较少的能量即可使刚果红的化学键断裂。捕获剂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在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讨论氧化单壁碳纳米角(ox SWNHs)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考察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ox SWNHs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为347 mg/g,且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伪二级模型. ox SWNHs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用Langmuir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吸附过程,但Freundlich拟合效果更加.所得热力学参数表明,ox SWNHs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柚子皮制备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考察了p H值、柚子皮投加量、柚子皮粒径、溶液离子强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r(VI)离子初始浓度15mg/L、p H 1.5、反应温度25℃、柚子皮投加量1.0g/100 m L、吸附时间7 h时,Cr(VI)离子去除率可达90%以上。柚子皮对Cr(VI)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性均较显著,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柚子皮对水中Cr(VI)离子吸附性能较好,且运行成本低,可推广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温炭化法来制备柚子皮活性炭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温度、pH值、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柚子皮吸附剂吸附处理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10g/L,温度40℃,pH=4,吸附时间10h,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时,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柚子皮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以牡蛎壳为原料,通过煅烧方法制备牡蛎壳吸附剂.考查了溶液pH值、牡蛎壳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粒径、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直接大红4BS和孔雀石绿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大红4BS和孔雀石绿的最佳pH分别为1.0和8.0.在200℃煅烧5h后,采用100目0.8g吸附剂吸附染料,去除率达最大值.运用三种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吸附剂再生后,可循环使用5次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化钡改性的方法制备氯化钡改性膨润土。研究了振荡时间、废液的pH值、改性膨润土的用量、吸附温度、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吸附条件。建立了等温吸附模型,考察改性膨润土的再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为0.5g,吸附时间为20min,亚甲基蓝的浓度为70mg/L,溶液的pH值为7时,钡基改性膨润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93.25%,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再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柚子皮吸附剂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柚子皮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柚皮制作金属离子吸附剂.对影响吸附性能的吸附剂粒度、投料比、吸附时间、pH值、流动状态等因素进行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柚皮吸附剂粒度为60目。投料比为0.2g/100mL溶液,pH=7,吸附时间为6h,流速为0.21mL/s时,吸附重金属铅的能力最强,吸附率达到76.54%,其吸附容量为38.27mg/g。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复合物理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所得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初始浓度、温度与吸附时间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容量与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铬蓝K在浓度50g/m^3、pH为2.02、温度320K、吸附剂用量0.1g与吸附时间40min时去除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18.
The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CDAC) and immobilized urease in gelatin membrane (IE), was prepared. The cellulose, the dialdehyde cellulose (DAC) and the CD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ose C2-C3 bond was broken under the oxidation of periodate and it was oxidated to DAC. The DAC was coated with chitosan and the CDAC was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in Na2HPO4-NaH2PO4 buffer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batch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at CDAC/IE weight ratio 10:1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arameter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was 36.7 mg/g at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88%,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600 mg/L, pH 7.4 and temperature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