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笔者以为,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活动的基本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集体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还应有良好的班风.而要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呢?  相似文献   

3.
夏志金 《教师》2011,(4):108-109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对班集体建设具有积极影响。经常性地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内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集体成员间易形成民主和谐、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这些都是构建优秀班集体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对班集体建设具有积极影响。经常性地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内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集体成员间易形成民主和谐、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这些都是构建优秀班集体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集体,班组管理中强调"团队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内聚力很有必要.这对优化班级管理,提升班集体的整体实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丽新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106-107
高职学生班集体归属感普遍缺失,因而应大力培育和发展高职学生的班集体归属感,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班集体荣誉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主要途径是抓好班级日常管理,搞好教学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建设和谐班级的几点心得体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渗透,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增强集体向心力和归属感;关注后进生,用爱心使其融入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社会的误导,教师权利的不恰当使用,承受压力过大是小学生丧失“亲社会行为”的三大原因。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满足学生的亲和需要,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为学生提供相互理解和宽容的机会,促进集体成功的心理相容;培养学生发社会视角转换技能,增强学生对他人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陈苏芬 《班主任》2001,(6):22-23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统帅",要在理解、尊重、信任、爱护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会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道德评价能力,逐步做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0.
张秀奇 《黑河教育》2013,(11):25-25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此时班级并不能称之为班集体。新的班级组建以后。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新的班级和环境,还很怀念以前的班级和同学,对新的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新班级只是在形式上是一个集体,距离真正的班集体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因此,建设高效班集体的探讨就有了极大的现实意义,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对"班级、班级管理"概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作为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特定场所,在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被视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传统模式,使班集体淹没于"班"、"课"、"书"之中.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班、课、书与人(集体及其成员)的关系,确立班集体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所倡导的"交互主体性"理念为班集体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为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常规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挖掘学生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人格特质。创建关系良好的班级社会小环境,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主观幸福感,增强其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班级常规管理转变为学生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做好每一个第一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一节课是教学的关键,而第一节班会课、第一次集体活动是新的班集体迅速形成凝聚力的关键。因此就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节班会课,利用好第一次集体活动给班级定位,用争夺第一名的目标来鼓舞学生的士气,增强集体责任感。对于初、高中生来说新生军训是一次集体活动也是一堂精彩纷呈的班会课,对于教官、对于班主任、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新面孔,对于学校是一个新环境、对于班集体是一个新概念。因此,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不仅要做好第  相似文献   

14.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良好的班风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我认为"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班风,需要班主任这位学生的教育者和班级工作的主导者,带领全班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全班同学班主任必,页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求实的作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影响和教育学生,与同学们一道,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使学生树立整体意识,激发班集体旺盛的士气。善于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6.
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助于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班级活动对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活动是班级管理的调和剂。  相似文献   

17.
"有情"的班集体是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土壤。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违反规则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序"的班集体提供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动力,在"有序"的班集体里,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阵中的第三",他们既是学校的主体,又是不被重视的部分,尴尬的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压抑心态长期累积便容易发展成一种灰色心理.要有效消除灰色心理,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成就感,完善评价机制、增强认同感,优化工作环境、增进归属感,组织集体活动、释放压力感,并积极引导教师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9.
郑进品 《考试周刊》2014,(90):180-181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深入,我校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说明创建优秀班集体至关重要。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在创新教育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富有创新气息的大家园呢?笔者结合自身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从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20.
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关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关系和态度的认识和情感表现。有强烈集体意识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对自己所在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当前许多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这一短时效益,学生精神层面上的集体意识培养教育则显得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