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2.
“学与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例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教学是互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有主次之分,不仅仅是教师“导”→学生“学”,而应是互助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学”→教师“导”、学生“导”→教师“学”等。“学”与“导”是参差存在、交替进行和发展的。我们一旦解决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关系,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审美艺术,此时的教学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学生与教师,“学”与“导”都将实现全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论 ,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 ,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直到克林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 ,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媒介 :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 ,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 ,这是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在这个三段论中 ,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 ,即何谓教师的指导作用 ?何…  相似文献   

4.
“无障碍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心态发展、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一、“教”“学”关系无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教师强化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二、“教”“学”心态无障碍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摒弃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书本知识和学…  相似文献   

5.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学导式”教学法与能力培养河南财经学院贸易系刘宏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根本关系,其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又从学生那儿得到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统一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诱思教学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的全面发展,以和谐的教学职能,保证教学价值的完美实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教学具体目标,使其学习纳入一定的方向和轨道;调整和理顺课程、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保证学生顺利  相似文献   

10.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钻研教材,精心“预设”一位教师在教学看钟面读出时间(3时50分)时,甲学生读为“3时50分”,乙学生读为“4时50分”。教师此时采取的策略为:①让两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甲认为,时针走过3,就是3时多一些。乙则认为,时针更接近4而不是3,所以应该读为4时50分。②教师让全班学生判断“: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在学生集体回答同意甲的想法后,教师就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主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都是导的作用。学是教的根本目的,本文研究历史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学到家,教师是否恰当运用教学方法,都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导与学”,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谓“放”,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已有能力基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奥秘;所谓“导”,即当教学难度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失去思维效能暂时“卡壳”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复式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正于复式班教师。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的“动”和“静”?两者的关系怎样? 复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当教师给某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复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从事独立性的自动作业。前者的直接教学通称为“动”,后者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应该采用固定的模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合体。教师应该是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教育的投入中包涵着“乘数”和“被乘数”两个方面。学生和教材的因素是“被乘数”,其中学生的先天个性和注意力,以及对于学生个性和注意力的认识,对教育的产出影响甚大。教师在教育投入中起到乘数作用,可以扩大、缩小教育的产出价值。不能仅仅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角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与教师之间视为函数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对教育的产出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郑晓婷 《考试周刊》2009,(20):214-214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组关系。教师的主导,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正如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教师的“导”无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还是灌输式的教学,即使是普降甘露,学生也可能很少得到滋润;反过来说,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待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如《子罕》篇颜回说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20.
尤如勇 《考试周刊》2011,(57):87-8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巧“导”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应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