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俱”与“具”在意义上关系并不大。在古代汉语中,二者作副词使用时意思接近,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良乃入,具告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俱”和“具”都可解释为“全、都”。有些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也把“具”作为通假字理解。  相似文献   

2.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4.
释“愿景”     
今年语文高考,天津卷作文题为《愿景》,江苏卷第2题也出现“愿景”一词。“愿景”是什么意思?学生大都不明。《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收这个词。  相似文献   

5.
“异形词”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阅卷点反馈来的信息,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的得分率是近年来同类题中最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无疑是这道题出现的异形词最多。所谓同词异形,是指同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几种写法都是规范的。如“跌荡”,也写作“跌宕”,“烦琐”也写作“繁琐”,“耿直”,也写作“梗直”、“鲠直”。为了表述的方便,人们有时把这种具有几种不同写法的词称为“异形词”(按,此处为特指义,与一般所说的异形词有别,下同)。异形词早就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如1987年第二题,要求“选出字形、注音全对的…  相似文献   

6.
O 0.1古代汉语中,居状位的“俱”、“具”有总括范围的语法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副词“都”、“全”等相当。然而,这两个词的作用和意义是否就毫无区别,怕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未必有定论的。《辞源》(修订本)第一册第316页“具”词条下载:“具……⑨副词。都,全。通‘俱’。《诗·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乃入,具告沛公。’”这条释义有两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作者把《诗》和《史记》中的这两个“具”认为是  相似文献   

7.
“丈夫”、“夫人”、“婚姻”在今天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意思也比较明了,但在古代汉语里,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丈夫”古代一般是指成年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但有时“丈夫”也指还没有结婚的男子,如《越王勾践》中“丈夫  相似文献   

8.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有些介词的基本意思相近,为什么在一组意思相近的词中要选择这个词而不选择那个词?很多情况下,跟这两个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关。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方面对汉语介词“向”和“往”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做”、“作”一字是我们常用的两个词。从意义和用法上讲,二词是有异同的。“作”最早的意义有两个:一、“兴起”。如:“圣人作而万物睹”(《易·乾》)。意思是说,圣人兴起(出世)后万物才可看见(出现)。二、“制造”,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意思是:开始制造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作”还有“写作”、“作品”、“装”、“当作”等义。“做”是后起词,常用的意义有制造,充当,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等。在“制造”的意义上“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入世”也成为人们的流行语。但此“入世”与现代汉语中已有的“入世”一词完全不同:前者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动宾短语的简称,“入”是“加入”的意思,“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意思;后者原来就是一个词,意思是“投身到社会里”,如,入世未深。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中焦仲卿别母殉情时有一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此句课文中的注解值得商榷,特别是将“直”字解为“意思是身子骨硬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查阅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修订本,1996年版)及相关资料,综合“直”字的古今意思,无非有以下几种:1、会意。小篆字形,从L(yi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横”相对;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爽快,坦率等。2、动词,伸直,挺直,面对,…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so和such两个词出现频率极高。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程度,意思是“如此、这么”,但用法却不一样。请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15.
一日稷山县话里用“日”作前缀的词数量不算多,却都很有特色。“日”这个词在口语里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个读去声,是“日子”意思,如“好日”,口语常变读为“好儿”。另一个是詈词,特指男性对女性主动施行性交的行为。下面要论及的用“日”作前缀的词语,与后一个意思有关,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近义同音词,诸如“截止”与“截至”、“违反”与“违犯”等出现频率极高,这些词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有的甚至差别细微,难以区分,同学们一不小心,就会混淆。而对这些易混词的理解与考查,又常为中、高考命题者所青睐(或在字形、或在选词中作为考查内容出现),因此,平时积累掌握运用好这类同音近义词,非常重要。而掌握运用好这些词语,关键是辨析这类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同中求异”。那么,如何区分这类词呢?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视轻重“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纪律、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17.
翻开近年来的报刊杂志,两个发音相仿,字形有异的词汇“买单”和“埋单”会不时地闯入读者的眼睛。仔细分析这两个词,不难发现,它们的意思、用法是一样的,把它们互相替换,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先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李业雷 《辅导员》2014,(11):26-26
在我们的汉语中,为表示十、百、千、万等或常用量词后的零数,人们常简练地用个“余”字。如:“十余个人”“四百余斤”等等。为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口语中又常用“多”“以上”等词来代替‘‘,套”字。英语中具体功能与汉语“余”字形成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