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邓一光的小说《狼行成双》。一对狼夫妻在森林雪野奔徙觅猎 ,面对困境和危难的生命挑战 ,双双赴死。透过寓言文本 ,经由象征主义艺术通道 ,可以体悟到“超越存在”的生命自由和生命辉煌这一主题话语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论及《热爱生命》时,多认为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的超人形象。但是如果我们结合故事的背景。深入分析文中所塑造的淘金者和病狼形象,则不难看出小说的主旨是赞颂生命在未知境况下表现出的可塑性和坚韧性,表现了对一切生命体拼搏精神的礼赞。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狼王的梦想,紫岚和她的狼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沈石溪用唯美而略带浪漫的笔法,冷酷理性的观点,以狼的视角,把在大自然挣扎求生存的狼,及因求生存而发展出来的"狼道",刻画得淋漓尽致,实践了他对动物小说的美学体会和新鲜独到的生命哲学见解.这背后体现的,是人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关注、生命意识的强化,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重视并实践生命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高校生命教育却被更多地误读和理解为口号式、情感式甚至应对性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的反思,这是大学生认知、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应该理性地深刻体悟和认知生命本身,即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沉思",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生命真谛,确立生命之自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对生命哲学的种种思考,虽然都带有其时代烙印,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内涵和一般性特性。相对于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由于医学与生物学的背景,其讨论的问题往往与应用领域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关于生命哲学以及生命价值的种种思考仍然是生命伦理研究与生命伦理教育不能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说,现代生命伦理学家也正致力于生命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力图为生命伦理的实际运用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06,(9):28-28
它的头像狼,尾巴像袋鼠,斑纹像老虎,开口朝后的育儿袋像负鼠。它的名字叫——袋狼。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主题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理性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生命体验视域里,主体性德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活动。其展开路径首先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其次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再者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和非道德践行为表现形式。生命叙事和生命省思最终以生命践行为落脚点,三者在创造真善美过程中使道德学习主体得以生命超越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