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漠视生命是道德教育的一大缺憾。敬畏生命包括保持生命和促进并提升生命熏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解生命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熏包括生命发展的平等性,生命发展的全面性和生命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大学生在生命道德方面普遍缺失的现状,生命道德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命道德教育存在的一致性入手,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强化生命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生命价值的失落现象,学校道德教育的效能减低,为此迫切需要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本文试从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在学校教育中顺利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呼唤人性复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分隔已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入了误区。生命是道德教育的根本,“超越性”将道德教育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因道德教育而成为价值的存在。生命是过程,是生活的主体,生命惟有在生活中才可找到生命精神的源泉。以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旨归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时代与现代社会,传统德育式微,生命道德教育的当代意义空前凸显。而实践中生命道德教育遭遇了难以深化的困顿,为此,梳理生命道德教育的作用机理具有必要性。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理论,可以把生命道德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话语形成"与"解码",这三个阶段分别都对教师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出了内在要求。基于如上机理,分析提高生命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生命道德教育编码意识与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先行经验,积极推动师生间平等而开放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生命道德教育成为近年来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和讨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从这一角度来看,生命道德教育还需要从基础上思考和解决其最为基本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生命道德教育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今,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种被"异化"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内容的泛化、道德教育对象的物化和道德教育方法的非生理化倾向方面,这是一种"非本真发"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自然生命基础上的,关注人精神生命的发展、使个体的人格不断完善并且最终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命体验是体验的生命性展现,是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道德教育要提升生命的质量,必须以生命体验为主导,在关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借鉴生命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现状,有利于探究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人们的生命意识日渐加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对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窠臼,由模式化走向个性化.由权威性转向主体性,由机械论转向生命论;从远离学生生命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现实需要,触发学生生.命感动,从而优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曾燕琼 《考试周刊》2010,(3):190-192
道德教育是引导人走向完善的过程.它关涉到人肉体和灵魂的问题。审视现实,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中有许多矛盾、磨擦。本文从生命视角梳理道德教育与生命的关系,论证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指出道德教育要走向内在的和谐,就要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引导生命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靖茂 《文教资料》2007,(8):122-123
本文在道德教育视域下对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现代道德教育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并对构建重视生命教育的德育新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沈楚 《高教探索》2006,3(6):88-90
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苗青  施爱民 《广西教育》2012,(11):21-22,38
在道德感知与动机的培养教育中,对生命的感知与敏感性是最为基础性的,因而生命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道德的事业,必须以抱慰生命为根本旨归。但是,当下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道德教育抱慰生命的根本旨归是大异其趣的。而我们可以运用生命叙事这一道德教育的方式超越此一困境,从根本上唤醒道德教育的生命诉求。回返道德教育的生命情怀。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应该使生命叙事坚持奠基生活、高扬德性以及尊崇身体的原则。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展开生命叙事,使生命叙事承负起沉重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客观变化,这一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客观形势。现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道德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主体的拓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以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迎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习惯与需求,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解决生命道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生命体验: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它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在生命意识凸显的今天,道德教育应该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生命,在道德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丰富生命,在真实的生命表达中展现生命,从而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