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面积大小的纸模测量实物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探新精神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纸模各 1个,游戏用纸 2张 ),学具 (1平方厘米纸模每生 10个, 1平方分米纸模每组 30个, 1平方米纸模每组 1个,学习报告单每组 1张 ),编 4人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了解《学习报告单》的内容 (如测量对象、测量要求及测量结果的填写方法等 )。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的表象,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大小的表示单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特征,学会比较。 3.情感目标:懂得知识要通过实践获得的道理。 4.创新目标:培养联想思维。 二、教学内容 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概念。 2.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3.空白点:联系学生生活经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第123~124页),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开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  相似文献   

8.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体验课,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尚未健全,所以无法通过文字描述来给面积下定义。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面积单位的含义,并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建立对它们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能正确地说出面积的意义。2.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并会使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大小。3.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讲解新课,动手对脑,层层深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认识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面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二、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3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面积的意义 1.课件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师:这都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在这三个封闭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第123~124页),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开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五年制第五册第136~137页练习三十二第1、2、3题。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小黑板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平面图形:问题:指名说出是什么图形,并到前面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师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它们的周长围成的平面图形。2师拿出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师摸框问学生:这是什么?再摸镜面…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1~74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图形面积的计算建立在对面积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理解面积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充分的、有结构的。例如,在体验单位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通过估、测、验证图形面积的大小,从感性方面形成单位面积的大小观念,初步建立面积量感;在第一节关键课例中,理性地理解了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100,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含义,并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知识间的跨度较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难以形成有关概念的表象。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操作感知”、“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学较为适宜。【导学设计】教学片断一:理解面积的含义。(一)认识物体的表面及表面的大小。1.让学生观察课本、文具盒、课桌、黑板的表面,初步认识这里所指的物体的表面、以及表面的大小。2.让学生触摸课本、文具盒、课桌的表面,进一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2~93页,练习二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动手操作,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体验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的单位。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纸或塑料布做成)的正方形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面积与面积单位”是空间度量领域的重要节点,也是量感发展的重要契机。空间度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紧密关联,其中一维长度是空间度量的基础。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而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则是长度单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构造推演的结果,是空间度量的衍生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单位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