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孔乙己、祥林嫂和阿Q尽管形象不同,性格各异,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孔乙己、祥林嫂、阿Q是鲁迅先生精心雕琢的一组“多余人”群像。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顾小卫 《广西教育》2013,(6):52-52,5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部反封建主义力作。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的。孔乙己这个形象一降生,就注定了孤独。他是一个喜剧式的人物,但却有着悲剧性的命运,孤独伴随了他的一生。如何解读孔乙己的孤独?新课程理念下,在教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小说在创作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迅先生说过,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余篇小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相似文献   

6.
钟瑛 《语文知识》2003,(11):27-28
入选初高中教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里,共有六篇写到主人公之“死”。细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样写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描摹人生世相,烘托死寂氛围在《孔乙己》等篇里,作者描述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苦难生活,刻画了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科举落第而不愿脱下长衫的迂腐先生孔乙己,善良勤劳的山村妇女祥林嫂,祈求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生活在主人公周围的这些男男女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生活舞台。《孔乙己》选取咸亨酒店作为活动场所,酒店和时常发出笑声的酒客们构成了孔己己活动的舞台,孔乙己一生的辛酸痛苦,都是通过这个舞台展现的。《祝福》把祥林嫂的活动背景放在了有着浓厚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家。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和祥林嫂…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的成功之处确实有多个方面,本文拟就《孔乙己》中“笑声”描写的作用作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徐松 《学语文》2000,(3):21-21
对《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分析,《教学参考书》上说:祥林嫂对封建社会给予她的种种迫害进行了不间断的抗争——即反抗。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祥林嫂为何要进行反抗呢?下面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教学案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生:阿Q、闰土、祥林嫂……)鲁迅先生曾说过,整一部《呐喊》十四部小说,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直被当作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明 《语文天地》2011,(4):13-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方相成 《学语文》2004,(2):5-16
评议鲁迅先生对待笔下的人物的态度,论者通常要用这样的断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一概括用在诸如阿Q、孔乙己、华老栓等人物形象,自然是恰如其分的。用在《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身上则有失公允。祥林嫂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典型代表,她善良、质朴、勤劳、坚韧、顽强,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和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文章在梳理近百年以来学界对《孔乙己》主题归纳的基础上,将其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通过揭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吃人"的现象,得出"看客"扮演着悲情刽子手的角色,进而深入探讨其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完《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后,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发问:“祥林嫂究竟有没有娘家?”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有点突然,不少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因此我转而问他:“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同学回答说:“现在夫妻间吵架,婆媳间矛盾,女方受了委屈往往就是回娘家,以寻求支持。祥林嫂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回自己的娘家呢?”  相似文献   

16.
赵吉文 《课外阅读》2011,(10):319-319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曾经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祝福》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实际,要学好鲁迅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7.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祝福》塑造了一个受尽封建礼教摧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控诉入木三分,使人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社会。而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时,我们更痛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元凶、对祥林嫂进行精神摧残的刽子手——鲁四老爷。这里,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数字,  相似文献   

19.
《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鲁迅通过样林嫂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以及它的“吃人”的本质。为了使这一主题表达得更深刻,鲁迅把祥林嫂安置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中,任随祥林嫂怎样挣扎,也摆脱不了这两难的处境。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学语文》2005,(4):42-4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收在《呐喊》小说集里的第二篇小说,继《狂人日记》之后于1919年3月发表。当时新文化运动余波未消,五四运动正在酝酿,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篇文章中的孔乙己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穷途末路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旧时代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封建科举八股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