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出版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出版社面临转制的今天,选题策划愈显重要.因此,选题策划要与时俱进,要与出版体制相一致,要有利于出版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喆 《出版广角》2021,(9):55-57
近年来,随着品牌引领作用的凸显,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出版社竞争的关键.各出版社积极探索品牌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文章从出版社品牌的构建要素着手,分析出版物、出版人和出版社形象对出版社品牌构建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并利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出版社品牌的传播要素与主要传播机制.对于出版社而言,品牌建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出版社如何构建品牌并运用传播机制对出版社品牌进行推广,对出版社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环境下,越来越多出版社将知识服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为例,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知识服务转型发展上的初步探索情况,并对出版社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所有传统出版单位一样,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问题.本文立足大学出版社发展实际,从战略规划、品牌塑造、营销策略三个方面深入解析大学出版社在数字产品营销与传统纸书营销上的巨大区别.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大学出版社的数字营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完成和应对市场竞争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员工绩效考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中出版社考核的方法多彩多姿,这既体现出版社发展水平和需求的现实差别,也反映出版社管理者的管理与考核理念.面对考核的现实需求,分析考核的“应变量”和应该坚守的“定量”,有助于出版社在发展坚守中主动求变,使发展变得坚实、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刘军 《现代出版》2007,(1):8-10
探讨出版社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实质上是探讨出版社的战略发展与战略管理问题.出版社的战略形成是在对本社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出版社的使命与目标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经营目标、战略方式的选择与设计,形成要付诸实施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以指导本社未来五年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丹 《采.写.编》2021,(7):141-142
自出版社由事业制转为企业制后,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提升.编辑在刊物出版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个人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出版刊物的市场竞争力.在出版社转企后迎难而上,把握住时代的机遇能够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出版社编辑有必要在单位转企后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素质从而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出版社转型后,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推动转企后出版社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人所熟知的出版社大都是出版大众读物的出版社,其实在台湾还有一些为一般人所忽视的学术出版社存在,这些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经营方式与行销通路与众不同.这些出版社虽然不容易被社会大众所熟知,但却往往对台湾学术界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已经有41年发展历史的学生书局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赢利是出版社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能赢利的出版社才能谈得上社会服务.出版社发展的成败与赢利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谓赢利模式,就是出版社获得利润、产生效益的方式.那么,出版社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呢?本文将论述出版社处于生命周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再生期)的不同阶段,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耳朵经济"迅速崛起,以有声书为代表的音频产品市场前景大好,发展红利仍在,为传统出版社入局有声书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现阶段,部分传统出版社已陆续开启有声书业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产品设计与市场运营上仍存在不足之处.文章结合有关案例,从内容设计和市场运营两大层面对传统出版社的有声书产品开发与推广展开研究,以期为传统出版社开辟有声书业务发展新空间,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牛松 《出版参考》2018,(6):49-51
面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专业科技出版社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融合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选择执业考试板块图书为突破口,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线和建工社微课程为平台,将优质内容资源与先进传播技术相结合,进行了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罗茜  王克方 《出版科学》2015,23(1):72-76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激增,不少大学出版社先后开通官方微信,作为文化传播、教育服务、品牌推广与图书营销的新平台.本文对此进行调查与评析,并探讨将微信的优势和大学出版社的特点相结合,推动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心 《编辑之友》2006,(1):11-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出版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该如何抉择 ?大学出版社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大学出版社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而占出版社总数约 1/5的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出版业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笔者就大学出版社的未来走向问题,请教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版社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高校出版的新课题.高校出版社亟须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调整发展路径和经营模式,在内容制作、媒体传播、营销渠道与资本运作等方面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盈利是出版社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能盈利的出版社才能谈得上为社会服务.出版社发展的成败与盈利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盈利模式,就是出版社获得利润、产生效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大型出版社、出版集团而言,中小型出版社的融合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在协同编辑系统、电子出版物、点读笔应用、二维码、配套数字化资源建设、电子书等方面大胆尝试;尤应关注在线教育与培训、数据库建设、APP应用等.中小型出版社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融合发展模式,要全面调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科教兴国战略付诸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这些都为我国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又使出版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求得发展,是我们出版者共同关心与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社发展的成败,而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版管理者应从专业化产品开发、营销策划、人才队伍建设、成本控制几个环节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才"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在实际工作却又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大家知道,人才至关事业的兴衰,至关国家的发展.没有人才,事业就不可能兴旺,国家就不可能发展进步.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才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出版社生机勃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个出版社困顿畏缩、违规违纪、经济困难,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匮乏或者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什么有的出版社能聚集人才发展事业,而有的出版社却忽视人才培养只想走捷径呢?这与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没有人才决定事业兴衰的强烈意识,就不能在"人才"上做足文章,也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在出版社人才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出版社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创造并保护竞争优势,已成为每个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开始审视自己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构成出版社战略优势的核心要素.与之相适应,一种基于建立出版社长期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型"出版社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出版行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如何运用价值链理论和提供的方法,为出版社分析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为采取正确的策略,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湾多家出版社陆续与大陆出版社合作,但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以出版社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合作两种,而大多数的出版社都采取自行接洽. 联合文学目前考虑以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各半的方式往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