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在高考作文中,一定要打破语言、思维的枷锁,给语言画个妆。让它时而明媚、时而娇羞、时而俊朗、时而憨厚。比如“枫叶红了”可改为“枫叶醉了”;“火苗托着烧水的瓦壶”可改为“火苗舔着烧水的瓦壶”;“一册地图,包容千山万水”改为“一册地图,跨跃千山万水”。这一改文字的魅力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让自己的语言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正因这点睛之笔.就能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悟读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草原的英雄,是搏击长空的勇士,是力与美的象征。这篇散文运用时空交错的写法,从“现在———回忆———现在———回忆———现在”的顺序,使行文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时而现在、时而过去、时而天上、时而地下,使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突出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痛苦的心灵碰撞中展开故事的。在作者心中,“鹰是空中的音乐”,小时候在开阔地带“久久眺望”鹰时的深情,是“最难忘”的记忆;鹰是庄严的化身,它的高傲与神奇谱就的歌曲响彻天宇;鹰是“最了不起的鸟”,是作者…  相似文献   

3.
“我”是记叙中常用的人称。“我”在记叙中可谓“千姿百态”,或当主角,或充配角,时而自我“广告”,时而赞美别人等等。就因为章的思想、内容不同,“我”在中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蝌蚪看海     
原野 《现代语文》2005,(3):14-14
小蝌蚪被放进了一只水杯里游泳。它时而潜入杯底,时而浮上水面,真舒服极了。它高兴地大喊大叫:“多么平静的大海啊!”  相似文献   

5.
雁阵     
每当秋高气爽,仰望蓝天,你就会看到一群群大雁向南飞去。它们时而循序飞升,时而依次滑翔,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人”字;时而头雁主动退位,时而同伴主动顶上;时而尾雁呜叫呼应,时而同伴回应联络。但不论何时何地,它们都行列整齐,好像军队布阵。雁阵奇妙,如同深邃的天空,解读雁阵,犹如解读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是离不开口语交际的。口语交际像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它把内在的“我”与外在的“他”(“她”或“它”)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交际的双方或多方时而倾听.时而诉说,时而应和,时而反驳……口语交际就是在这样平等的往复对话中,让对话者倾听了彼此的心声。敞亮了彼此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心儿飞翔     
陈滢 《师道》2002,(10):49
我有一颗时刻渴望飞翔的心,它总在躁动着、扑腾着,想要挣脱些什么,想要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这样一本书,上面对“音乐神童”莫扎特有这样一段评价:“他的心,充满了美好圣洁的音乐,飞翔于一切虚假、伪善和丑陋之上。”当时,我眼前就萌生出这样的幻景:一只雪白的鸽子,在薄雾中淡淡浮现,时而在白云上展翅,时而在钟楼顶端停歇。它善良、美丽,用水晶般的眼睛辨识着人间的美丑;它柔弱、乏力,没有裹腹的食品,没有搏击的精力,它像其它大多数纯美的事物一样只配有那厌氧玫瑰一般的悲哀命运。这只鸽子,就…  相似文献   

8.
悄悄话     
夜深了,一位小男孩儿还在灯下苦读,他时而皱皱眉头苦思冥想;时而在草稿纸上勾勾画画;时而伏案奋笔疾书。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老槐树,一棵小槐树,它们静静地注视着小男孩儿。室内座钟响了12下,小男孩儿终于熄灯睡觉了。小槐树感到很奇怪。男孩儿为什么要学到这么晚才休息?它百思不得其解,老槐树好像猜透它的心思,打了个哈欠说:“还不是为了考个高分。为了得高分,那些孩子整天学到深夜,把身体都累坏了。”“为什么要考高分?”小槐树还是感到迷茫。老槐树想了想,说:“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还不是让家里和学校逼的。”小槐树…  相似文献   

9.
蝴蝶的启示     
冬天来了,我家买了一捆大葱储存起来备用。一天我拿了几棵准备做菜,忽然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从葱里飞了出来。屋外雪花飞舞,冰天雪地,屋内一只小精灵,时而飞舞,时而落下,使整个房间立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人感到仿佛到了春天。我立刻喊来儿子看蝴蝶。儿子从小就喜欢蛐蛐、蝈蝈、蝴蝶等各种小动物。他像一阵风似地跑了过来,满脸的惊喜。他紧盯着蝴蝶,沉思片刻后说:“这是黑麦金斑蝶,我要把它放在纱窗上,看看它能存活多长时间。”我说:“没吃没喝的,活不了多长时间。”蝴蝶好像能听懂我们的话似的,落在窗子上不飞了。就这样,…  相似文献   

10.
私下可以非常淘气的T.O.P,在音乐方面又显示了格外得真挚面。这种时而可爱时而认真男人是不是特别美?要是你还没有成为他的“一派”,那就快来多多了解他吧!  相似文献   

11.
晴天,偶尔掠过几许凉风。我站在奶奶家前的水泥坪上,出神地望着对面的马路。妈妈时而跑到灶堂前弄一下火,炒一下菜,时而又来到屋前的路边,看看远方是否来了车。哥哥性情急躁,只要车一叫,管它是来的还是去的,第一个“飞箭”似的跑到路旁。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 ?   深灰色的天幕拉拢了。屋外只有几个稀疏的人影。婶婶看我们等得这么辛苦,便开玩笑说:“说不定你们吃完饭他就回来了呢。”妈妈瞧瞧我和哥哥那疲倦的身影,也附和着说:“走,咱们吃饭去。你爸恐怕要到明天才到家……”经妈妈劝说,我们都回家吃晚饭去了。   在寂静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歌中描绘流水意象的占有很大的比例。刘勰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登山观瀑,临江泛舟,仰观天宇,俯视山川,一草一木,一江一水都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几乎可以说,李白的诗情就像一条鲜活灵动、曲折多变的溪水,时而潺潺流淌,时而奔腾喧哗,时而波平如镜,时而回旋跌宕,时而欢快明朗,时而低徊呜咽……多姿多彩,绚丽迷人。仔细品味诗人笔下那些充满奇思异想、奇情异彩的“流水”意象,我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写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管理也如教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而得法就是在管理中,能针对各种情况做到“长袖善舞”,时而举重若轻,时而举轻若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要达到如此之化境,就必须对自己的管理做个“顶层设计”,要有内在的坚守,还要有外在的建树。我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过程中,认为校长要恪守如下几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这个整体看成是“面”的话,那么,它里面自然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点。教学一篇课文,在其所包含的众多的“点”中,倘能找到一个足以牵动全篇的突破口.教学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得心应手.反之则如老牛拉破车一样举步维艰。阅读教学的选点好比钻井采油,选好一个突破口,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深入课文“内核”,起到“落一子而定全局”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抓“片言”还是抓“焦点”,“牵一发”抑或是“落一子”,没有固定的程式,这要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了。现略举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白猫与黑鸭     
邻家有一只白猫和一群黑鸭。
  居心叵测的白猫鬼鬼祟祟,时而现,时而隐,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发出“喵”的叫声。不知为什么,它总喜欢去攻击鸭子。直到主人闻声赶来,数落它一顿,它才罢手,不过几日后又“旧病复发”了。
  这大概和它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吧。  相似文献   

16.
一只螳螂飞到我身边停了下来,它似乎没留意到我的存在,举着“镰刀手”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我悄悄蹲在一边,故意用相机的手绳逗它。没想到,它竟做出许多可爱的动作。它时而缩起“镰刀手”作美人捧心状,时而又伸出一只前足企图“螳臂挡车”,真是憨态可鞠。机不可失,我赶紧用相机记录下它的精彩表现。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教师教学用书》上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水中的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查阅其他译本.大致如此。笔者认为.此种解释前半部分“沙鸥翔集”的意思是正确的.而后半部分“锦鳞游泳”的意思就有些不尽准确。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名叫华盛顿·欧文(1783—1859)。他创作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在美国文坛上一直享有盛誉。本文就《瑞普·凡·温克尔》作些分析,并谈谈《瑞普·凡·温克尔》中的美国梦。美国独立之后,政治、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族文化也随之兴旺,很快迎来了第一个文学艺术的高峰。欧文赶上了好时光,他乘上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艘文学之舟。在《瑞普·凡;·温克尔》中,欧文用他那支“雅洁流畅,简炼缤密”的笔,时而抒情,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描写,现实主义式的对客观现实的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对《岳阳楼记》的“翔集”作注道:“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群鸟在木上也。”(《说文》)这是“集”的本意。它引申义为聚集、会合,如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竹笛     
在非常岁月,父亲是人民公社宣传队的吹笛手,走村串队,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父亲的竹笛,是一支短笛,黄里透黑,闪着光亮。在我幼时的眼中,它却是一支魔笛,能被父亲吹奏出许多美妙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轻快,时而低沉,变化万端,但我说不出这些旋律的名称。 我最喜欢晚睡前的时光。 虽然我们贫寒,然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也融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父亲则给我们讲故事,诸如“藏王寨”、“马蹄岗”、“报恩寺”、“九十九座山”之类的地名传说以及历史神话,仿佛我们也进入远古的蛮荒之地,感受到那种粗犷与神奇。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