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是世上一个让人想起就会有幸福感的名词;“家”是每个人心中最应该向往的地方;“家”是一个最平凡无奇又是最美丽宁静的避风港湾。  相似文献   

2.
中国赋史上的赋家身份建构始于汉代。在汉代人建构赋家的工作中,司马相如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司马相如一方面对自己作为写赋的人有自觉的意识,自觉建构自己的赋家身份;另一方面,他在中国赋史上是第一次用"赋家"一词命名写作大赋的人。他对写赋者的称名,用了文学的审美尺度,因此,他对赋家身份的建构是真正文学的建构,也是最准确地揭示写赋者特殊本质的建构。他的工作成效远远超越了其他汉代人,在这一意义上,司马相如不仅是"赋圣",而且可被称为"赋家之父"。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     
轮子 《红领巾》2010,(4):40-42
阿基米德——史上最伟大的数字家之一,古希腊最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家国情怀、家国同构和家国天下,其本质是家国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已由古代的效忠君王、近现代的反帝反封建和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此,要明晰“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新型家国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个主体”的作用,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张力。由家国一体转向家国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进路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郭隽菡  张铁牛 《小学生》2007,(12):29-29
《家有儿女〉是一部富有幽默,最能表现出人物个性,让人百看不厌的电视剧。先说说里面的人物吧!这部电视剧里最吸引我们的人物是三个小孩子——学习优异的大女儿夏雪、调皮捣蛋的大儿子刘星、聪明可爱的小儿子夏雨。最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是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宋丹丹阿姨扮演的刘梅和高亚麟叔叔扮演的夏东海。他们五个人物为我们贡献了一部让我们欢笑、让我们感动的作品!这不,《家有儿女》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最流行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6.
家是什么?家是温馨,家是快乐,家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乐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家长,有小孩,也有来宾。这个家里的成员们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分担着失败的痛苦……我就是以这样一个理念经营着我们共同的家——三年级(四)班!回忆两年多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的我,怎能不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7.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好书。家校合作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经典阅读。家校协作促阅读,形成合力,能够促进学生经典阅读的进程;上好阅读推荐课,以点带面,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开展多种读书会,丰富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经典阅读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家,就是爱洪莎莎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家,是潮涨潮落的大海,有让你享受不尽的呵护与包容;家,是流经沙漠的甘泉,有令你激动不已的感激与释怀;家,是这世上最真最切的爱,有让你永不言忘的关心与慰藉。家,是为你遮风挡雨的港湾;家,是让你心灵依偎的胳膊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泪     
正幸运的他不幸出生在全村最贫穷的家庭中。当时,别人家已经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他们家却啃又干又硬的番薯。他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他的父亲就像要他的命一样追着他到处跑。别人家都用上电灯了,他家却用煤油灯照亮。到了九岁,他还在家疯玩,有一  相似文献   

10.
家徽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着不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家校冲突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能够为我们反思与改进家校合作提供契机。导致家校冲突的原因是多元的,不可一概而论:有利益冲突,有权力冲突,有角色期望与感知的冲突,有沟通冲突。应对之策:修正观念偏差,采取差异化的家校冲突应对方式;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平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家长的教育参与权;提升家校沟通质量,重建教师和家长的信任关系;完善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开展家校沟通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文章探究有效使用家校联系册这一媒介的意义、家校联系册的设计和落实,以及家校联系册使用的反思,以期能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姚杨 《文教资料》2012,(2):69-71
家,是人心灵渴望的归宿,是根之所在,情之所系。我们以"家"的空间形象居住在大地上,受现代社会的环境发展所迫,探寻那些渐渐在人们生活的追求中退隐的有灵魂和富有诗意的建筑情感空间便成了必然。建筑是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空间实体,建筑的艺术不仅要提供人们物质与精神之需,其最终目的在于使人获得丰富、深入的生活体验。建筑是直接通过我们的感官与我们最深层记忆相关联的一种具体化的符号体系。本文通过对路易斯.巴拉干经典作品的赏析,解读巴拉干的设计意境,为情感空间探寻之路带来一丝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致远(1250~约1321),以字行世,名不详,晚号东篱,大都人。他是元代著名杂剧家,也是元代创作最丰富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115首,套数22篇,总计130多首。元末明初贾仲明吊马致远的《凌波仙》云: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建立新型家校关系。家校合作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分离模型、依序模型、相互嵌入模型和重叠影响模型,艾伯斯坦提出的家校合作的重叠影响阈理论模型影响最为深远。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大多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在积极促进学校发展方面还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中小学家校合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有:更新教师家校合作的观念;建立家校合作制度;提高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缩小班额,减轻班主任负担。  相似文献   

16.
家校协同教育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春秋 《教育探索》2006,(12):44-45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的桥梁,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家”是指人们身心或身体与灵魂的寓所,在这里,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它带给我们“安全、自由和温暖”的感觉。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不仅能满足劫后余生的学生对“家”的渴望.也是使教育转向感情先行,知情意行多头并进、协同前进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家”是指人们身心或身体与灵魂的寓所,在这里,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它带给我们“安全、自由和温暖”的感觉。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不仅能满足劫后余生的学生对“家”的渴望.也是使教育转向感情先行,知情意行多头并进、协同前进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家徽     
余华 《华章》2011,(6):8-8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家》是一部悲剧,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写了这个家庭的没落,带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一大群人中,他们的生活道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的悲剧。而尤以大哥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最可悲,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