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开锡 《大观周刊》2012,(12):41-41
《形势与政策》课是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出培养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正确制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等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叶冠兰 《大观周刊》2011,(29):25-25,36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探讨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实际,坚持认为以高质量的形势政策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模式的设想,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尹杨丽 《大观周刊》2012,(18):192-192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各高校采用多种形式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这门课程的强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特点,在建设实际中涉及到课程认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因素分析,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尹杨丽 《大观周刊》2012,(22):130-131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各高校采用多神形式开设了形势与政惹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这门课程的强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特点,在建设实际中涉及到课程认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因素分析,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玫 《报刊之友》2010,(12):181-18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但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其课程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对高校学生工作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学校与教师两个不同层面对此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是军队士官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该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广大青年学生真听、真信马克思主义。在改革教学理念、内容和手段时,要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现实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资源选择的质量评价准则——虚拟馆藏选择评价刍议之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资源采集管理政策--虚拟馆藏选择评价刍议之二》提出的虚拟馆藏资源选择的范围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虚拟馆藏资源选择的相关质量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广泛使用,使得制作更多更好的课件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高校虚拟资料室的管理员来说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使虚拟资料室充分发挥它的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本学院的专业特色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虚拟资料室这个网络平台上展示给大家。虚拟资料室的管理员应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资源更丰富,提供出更好的合适设计和运行平台,虚拟资料室才能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兴文 《大观周刊》2011,(32):138-138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近年来.高一高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而高三复习课却忽视了这方面的指导。高三大多教师心中只有《考纲》没有《大纲》,教学中只重知识,忽视能力;学生心中只有分数而无素质,学习中只有被动而无主动。老师学生整天在资料、题海中煎熬.课堂死水一潭,教学高耗低效,更别谈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为,高考的《考纲》与《大纲》并不矛盾,《考纲》为高考服务,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与《大纲》要求完全一致,二者有机统一。所以复习中也应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以下几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形式,以其自身精炼便捷的特点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首选。同时其多媒体化的应用也顺应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有益的补充。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本文以《媒介策划》课程为例,探索如何把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在课堂当中,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学校图书馆普及网络的形势下,检索课实施网络检索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检索课教师应深入网点,瞄准可检数据库,寻找检索规律,切入技术要点,为讲课和指导检索操作立案,使检索课步入信息快车道。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网民力量的崛起,"网络公民"被广泛提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建构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网络公民身份,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更需要广大网民的自觉与自律以及舆论的正确引导。本期"传媒与法"栏目重在解读网络舆情、网络传播及媒体报道方式。学者们  相似文献   

13.
虚拟资源整合服务主要实现各种网络虚拟资源的资源整合和统一搜索,文章通过描述天津科技文献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与配置的过程,阐明虚拟资源整合技术在文献平台建设的应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央视成功打造的“正能量传播”品牌,知名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从开播至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该节目把经典元素与现代理念完美融合,并加入了创新性传播和年轻态表达方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名人效应+榜样力量、提问式交流+多元化互动、原创故事+深挖价值是节目广受观众好评和赞誉的原因。《开讲啦》电视公开课与高校思政课程在传播对象与目标上有相似性;在表现手法、传播规律上有共通性;两者都致力于打造新的“课堂”形态。高校思政课要上好,课堂内容就要有吸引力,更贴近实际;形式上要更有传播力,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强化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丹 《传媒》2017,(20)
网络广播场景营造,主要是指网络广播通过音频节目或广播广告营造虚拟场景,使在现实中有着不同属性的用户能够进入虚拟场景,参与网络广播所设置的仪式,从而完成信息传播、整合用户、统一价值观和刺激消费的目的.用仪式观审视网络广播营造的虚拟场景及其信息传播和用户的信息接收行为,会发现:一方面,媒介给用户传递特有的价值观,以形成与特定仪式的默契;另一方面,由于仪式有着群体性特征,自身需要通过共享场景来使参与其中的用户产生共同体验.  相似文献   

16.
郑维东 《视听界》2012,(2):55-5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主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以《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为案例,探讨其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路径,并对信息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建议。[方法/过程]结合《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阐述其课程目标向度,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从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课堂实践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剖析其建设路径。围绕时代发展要求与学科建设对其思政改革展开思考。[结果/结论 ]《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通过“三点结合”的课程内容建设、“混合交互”的教学方式改革、“场景叙事”的案例教学革新和“多元立体”的考核方式设计,构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品格塑造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新体系。结合教学实践从价值形塑、资源聚合、主体协同、评估续能等4个方面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刘俊娜 《大观周刊》2011,(52):206-206
课有效.就是指教师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让课与课彼此连续并完整;时有效,就是指教师将这些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在每一课所规定的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高效性,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参考咨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参考咨询比传统的参考咨询更需要参考馆员的智慧和知识。为此,从知识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虚拟参考咨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韦宏 《大观周刊》2012,(19):5-7,2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学习、工作、购物、休闲和娱乐,互联网俨然成为了一个虚拟社会,经济关系也渐渐从实体社会渗入到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同时,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行为也愈演愈烈,各种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层出不穷。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将刑法285条补充了两款,其中第二款的罪名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纳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使司法实践在面对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时有理有据。 但是,笔者却不认同该条款存在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应当将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纳入侵犯财产罪中。本文试图从分析网络虚拟财产的内容、性质入手,充分解析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性质以及构成犯罪的四大要件,并论述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纳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缺陷,并对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