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狗日的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10,(3):16-17
什么是“国学”?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如下一段文字:“这在学术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先生称之为中国学术的总体,张岱年先生界定为中国学术的简称,曹伯韩先生认为,国学的范围是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说法:钱穆先生曾经条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统、事统和学统,亦即为人、做事、治学的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现代东北亚区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历史标志,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此中日甲午战争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三十年来随着新史料被发现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进行概要与综述,以便使学术界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近三十年来国内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项羽"乌江自刎",是汉代两大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记录在《史记》、《汉书》中的实录,是特别用一大段文字记录的悲剧英雄谢幕,千百年来没有疑义。2007年2月,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发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提出"项羽不死于乌江说",引发学术争议。由于冯文无"考"而借用"考证"之名造势,所生发出的学风问题已超出学术之外,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2008年11月15日至18日,学术界在安徽和县召开了项羽学术讨论会,着重讨论了项羽"乌江自刎"的问题。这是数十年来不可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战"。文章对此作一阶段性的综述,为学术界的深入讨论提供信息资料,以飨对此关注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黄侃先生,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一八八六年二月生于湖北蕲春县青石岭,一九三五年十月逝世于中央大学(即今南京大学)。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又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在学术上,他继承和发扬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融贯西学东渐以后的若干新的方法,与章太炎共创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字源学和语源学,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蔚成一家之言,时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誉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饶宗颐教授将其个人数十年来勤于学术研究而积累的藏书(包括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近二百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化私为公,借此回馈社会:在已故的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及众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香港大学顺利创立饶宗颐学术馆,并于2003年11月8日开幕。原址位于香港薄扶林大学道2号,2014年1月迁至香港大学邓志昂楼现址。饶宗颐学术馆是一个国学研究中心,也是一个寓私于公的藏书楼,更是全球汉学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兹将学术馆的性质简列如下:1.以饶宗颐教授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是中国各项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就道教研究而言.研究氛围的自由.研究队伍的成长,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都是此前未曾有过的。应当说。这是沾了改革开放的光。同时也是在道教研究的前辈足迹之上开始的新旅程.是中国人长期积累的学术能量在新的条件下渐渐释放的结果。从研究的环境说.三十年来的中国道教研究与开放联系在一起.国外的研究动态.常常引发国内的学术脉动.其研究的方法。也常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国内的研究状况,而将与海外学术界的交流看成一种背景。  相似文献   

7.
臧云鹏先生为《国学大师之死》所写的序言《国学复兴大趋势》一文对"国学"进行了如下定义:"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在藏云鹏先生看来,国学的复兴是"大趋势"、"大洪流"。  相似文献   

8.
<正> 先祖父王国维逝世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在研究先祖父学术遗产的同时,就其生平、思想进行探讨,引起人们的关注。曾有评论提到,自从王国维(静安)先生逝世以后,“几十年来,谈他论他的文字,早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王氏的儿女们却大都保持着缄默。”有关先祖父学术和生平的著述,的确已有许多,而先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中学教过十年语文,常感才疏学浅底气不足.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时至今日,连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也都是接受新教育长大的,别说"四书""五经",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能背诵的又有几人? 曾听过一个明代的笑话:村学堂里的老塾师带着学生读《论语》:"都都平丈我."来了一位饱学宿儒,告诉学生应该是"郁郁乎文哉";不料学生听了,一哄而散.于是有人编成歌谣:"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我是在一本国学入门书中读到这则笑话的,书名有点过于严肃——《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其实最初是曹聚仁先生(1900-1972)为香港《晶报》所写的专栏文章,题为"听涛室随笔".曹先生的写作初衷,是有感于香港的中学教育误人子弟,于是在报纸上介绍一点正确的国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从东吴大学算起,苏州大学文学院有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这百余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中文学科学者。如果循着这条线索,从黄摩西先生到范伯群先生这一代,大致有四代学人。钱仲联先生是第三代,范伯群先生是第四代。这一学术传统偏重于国学,当年苏雪林也曾在东吴大学执教,她也写过许多同时代的作家论,但主要成就是在创作上。近三十年来文学院的学科面貌,一方面是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以明清诗文研究为特色的古典文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范伯群先生为代表的、以近现代通俗文学为特色的现代文学研究。这是我们的两大特色,或者说以此形成了我们的学术传统。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学术传统,学科是不能往前发展的。近几年来,我们开始重视整理出版一些老师的著作,先后给近十位退休老师出版了论文选,计划出版以中文学科为主的“东吴学术文库”。去年夏天我建议范先生编选一本自选集,是我们规划中的一部分,是集体的意志。当然,范先生这本自选集是规格最高的,因为范先生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连动式结构在汉语中很普遍,也是世界语言中一种广泛存在的语法结构,学术界对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充满矛盾与争议。现就现代汉语连动式的命名、存废、分类等三个方面进行述评,力图展示半个多世纪的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12.
"北方文学"的宏观价值与基本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北方民族政权下的学研究,牵涉着游牧明与农业明的冲突,以及两千多年来中华明的总体结构。我国的“北方学”拓展和重构了中国学的总体结构,丰富和改善了中国学的内在特质,改变和引导了中国学的发展轨迹,参与和营造了中国学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加速工业化进程、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崭新道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西的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广西应采取深化企业改革、发展非公制经济、加快信息及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实行“三化”联动战略、加快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等适宜于自己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略论租界对我国报业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中国存在的百余年时间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具体到给中国报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中国大陆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传播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精神属于中国文化精神。从知识考据上说,"精神自觉"源自道家,而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国艺术精神"出现在20世纪初。如果从1906年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算起的话,中国艺术精神之研究也走过百年里程。百年当中尤以新儒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最为重视。在当代中国,艺术精神面临多重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艺术精神以其无穷的魅力将在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艺术精神应有的自信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9-122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立与发展,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56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之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精神的讨论是近年来的一大化热点,然而,由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发展源流缺乏严格学理意义的系统清理与概括,故使讨论缺乏必要的学理基础,中国人精神从殷周之示初步生成至春秋旧中国时期得以确立,从历史学与化发生学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人教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观念和人教化,始终体现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为了张扬自强不息的人的主体性而特别强调人禽之别和野之分,这正体现着中国古典人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斗争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从封闭落后到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开放融合阶段、自主改造阶段和最终超越阶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对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之产生了质的飞跃,最终使中华民族在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之前率先于精神上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唐人文精神之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的讨论是近年来的一大文化热点,然而,由于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源流缺乏严格学理意义上的系统的清理与概括,故使讨论缺乏必要的学理基础。中国人文精神从殷周之际初步生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后,到汉唐时代得到了多方面的拓展。在这一时期,人文教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一时期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教化,始终体现着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为了张扬自强不息的人的主体性而特别强调人禽之别和文野之分,而这正体现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一种“原始的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