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情”是散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在解读散文时,可从多维度提供阶梯,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铺设道路,搭建桥梁,感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精致的小散文,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一事体,在这苍茫寂寥的天地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况味,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微钩沉,例举解读文本的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2.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3.
《湖心亭看雪》堪称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本文对《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进行了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4.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一.难点切入法《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  相似文献   

5.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6.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尊重学生阅读行为的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的阅读也需要"咬文嚼字"。如何咀嚼文字,还阅读以本色呢?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阅读中"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8.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9.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之作,审视其西湖幽赏的反季节性及其游具配件,解读其笔下西湖雪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勾连其国破家亡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关照张岱超尘脱俗的审美趣味及其寄情明洁的文化心态。张岱深得魏晋风韵,任性重情,放浪山水,注重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移情于雪、托志于雪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初二的课堂上正在上《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第4期刊发李如燕老师的文章,认为《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是指凌晨。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我们知道,探究词语的义项,最基本的便是结合时代,拿它和同一时期其他文章中的相同词语进行比较。如果作者不止一次用过此词,探究起来则更为方便。《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其中"更定"一词在《陶庵梦忆》中共出现了5次,除《湖心亭看雪》外,还出现在《闵老子茶》《炉峰月》《虎丘中秋夜》《过剑门》四篇文章中。引《炉峰月》部分原文: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张岱的经典作品《湖心亭看雪》作了"故国之思"的解读,但其所提出的"沿用崇祯纪年""金陵人的回答"的依据存在一定的谬误,造成了这一误读。我们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多样化解读,前提是应当充分尊重客观现实,让解读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13.
刘瑛 《四川教育》2005,(4):34-35
【案例】人教版八年级语上册《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大概念是语文学科的事实概念、核心概念,是教师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刻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为例,探索大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却耐人品读。无论是内容、手法还是情感,都会给人很多的发现。笔者对此文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我把此文定义为借景抒情之作,在与岑参、李白、柳宗元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君老师认为《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和金陵人的巧遇是遗憾的、不和谐的。知人论世,细读文本,认为王君老师的理解对文章主旨有曲解,且会给学生以误导。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罗金兰 《考试周刊》2012,(36):26-27
以生为本,就是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作者在《湖心亭看雪》一课教学中,进行了"打擂台"式教学法的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