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合理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深化政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精神及战略部署,对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培育壮大中等收入者;加快教育发展,形成中等收入者的人力资本;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思路为:深化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投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就业歧视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合理的收入分配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但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却在一步步地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中等收入阶层,但是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太小,我们必须有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的思想,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完善各种政策以及吸收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等途径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使其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使社会结构呈橄榄型。只有如此,才能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中也存在着高收人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两极化的二元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当局应从扩大就业、制订扶贫性区域经济政策、深化税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努力,尽快缩小贫富差距。尽快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我国尽快迈进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居于上层的强势群体、居于下层的弱势群体和居于中间的中等收入者,而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是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新观点 ,这个观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提出的 ,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充分体现了十六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 ,体现了创新精神。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目标是一个动态中发展的目标“中等收入者”不是固定的概念 ,它总是与一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结构特征、文明发展程度等各方面情况相联系的 ,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完…  相似文献   

1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且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收入分配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前提,改革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强化转移支付、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推进第三次分配、健全社保体系等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势,进而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构筑起“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社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它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固本培元之举,更是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取向。  相似文献   

15.
耐用消费品市场作为一组复杂的契约关系,有其特殊的生产和分配制度结构,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是相统一的。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方针;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扩大消费需求,重心是扩大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耐用消费品市场的扩张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制度结构。扩大社会中等收人阶层是经济、社会、制度结构顺利转型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富裕阶层、贫困阶层和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结构呈金字塔状,贫困阶层占的比重过大。而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橄榄型的,即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占的比重少,中等收入阶层占的比重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目前中国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人们对社会的公平产生质疑。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的在于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搞清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是解决的关键,制度不健全并由此导致的权力寻租等非正当灰色收入是主要原因。所以,必须改革和优化分配制度,反腐倡廉,治因为主,治果为辅。  相似文献   

18.
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和消费需求,从而发现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过小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回升的一个直接因素,并由此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解放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但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也要清醒认识到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就是要深化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关系,逐步形成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