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郑炳林,高伟酿酒业是汉唐以来敦煌地区的主要手工业之一,尤其到了唐五代时期,受饮酒风气的影响,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地方手工业。关于唐五代敦煌酿酒业,敦煌文书中存有丰富的记载。在敦煌僧俗留下的酒帐、粟麦帐中,有大量归义军时期用酒的记录;其...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两广地区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市镇崛起,迎神祭祖繁多,乡饮宴会成风,酿酒业发展迅速。依据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酿酒技术,两广老百姓酿制了本地特色之酒,并造就了不少名酒。酿酒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百姓饮酒之潮,进一步促进了乡饮之风,从而形成了有两广地方特色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宜宾酿酒业在前代的基础上曲折前进,延续前代用丘陵地带盛产的高粱、包谷、荞麦等杂粮为主酿制蒸馏白酒的传统,糟房酿酒盛极一时,酿酒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出产的杂粮大曲酒名闻遐迩。但随着战乱频仍、物价飞涨,以及酒税的节节攀升,酿酒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宜宾酿酒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宜宾酿酒业在酿造优质大曲酒上寻找出路,以期获得较好的市场价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名酒五粮液由此诞生,它命名于1928~1929年间。在这一时期宜宾酿酒业朝着创造优质品牌酒的方向,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商代酿酒业及其饮酒、酗酒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酿酒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酿酒的原料充足、酒类有所增加、酿酒技艺有所发展等方面,由此奠定了当时商人饮酒、酗酒的基础。商代末期的饮酒风之盛是前所未有的,当时从商王到大小贵族及一般的平民无不嗜酒,以至在饮酒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笑料。商代因酗酒而灭亡的阴影始终在历史中挥之不去,其教训是深刻的,但因此而否定商代酿酒业的发展,却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新疆,传入内地是在西汉。唐代以前,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发展缓慢,直到唐代,才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宋东京都市旅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代表了当时旅游的最高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北宋整个政治、经济、外交形式和东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都是密切相关的。北宋时期稳定的政局、繁荣的经济、巨大的人口基数是当时旅游繁荣的前提,地主阶级的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北宋较为充裕的休假制度为这种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都市旅游的措施是当时东京旅游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与酒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王朝中央在戎州实行的是榷曲和万户酒制度,戎州酿酒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戎州民族贸易市场的开设和军事地位的重要.使戎州外来人口激增,酒的消费量增大,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为酒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庭坚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使他成为发展戎州酒化最重要的化名人,对戎州酒化的影响,迁延至今。  相似文献   

8.
中国酒的原始发明人很难断定,但比较合理的推断是起源于上古时期粮食的自然发酵.黄帝、仪狄、杜康等都是自觉酿酒并有所创造的人.商朝发明了曲和蘖.周朝的酿酒技术已达相当水平.汉代的酿酒业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酒曲制作技术的改进和酒类的增多.唐代酒业更加兴旺发达,并创造出以“春”命名的名酒系列.宋代酒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酒业生产的迅猛崛起,尤以江苏酒业最为发达,并形成了“川黔名酒带”.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茶业不仅与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还与经济以外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生活等领域联系密切。从而对整个北宋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广告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中所显现出来的广告行为及其使用手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由此看出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市场竞争激烈,商家采用丰富多彩的广告形式来招揽顾客。说明了北宋时期的广告行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古代酿酒业空前发展的时期。酒作为粮食加工产品,其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宋代主要的酿酒原料是糯米和小麦,这与稻米产量的提高和品种的优化,以及小麦种植规模的扩大关系密切。且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区域间粮食的均济补充,为酒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各级官府机构、酒户及个人造酒获取原料的途径复杂,亦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2.
北宋是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然而历史学家认为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小的统一中原的汉王朝,常用“积贫积弱”概括之。那么,如何理解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淮北城镇的数量不仅超过了前代,而且城镇的类型及职能也愈来愈多样化。淮北地区的城镇成为北宋王朝的区域政治、交通、商业中心。淮北地区的城镇经济受到了其南北交往的交通枢纽影响,汴河、惠民河也促进淮北城镇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也是淮北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之,随着北宋时期淮北城镇交通、手工业等发展,城镇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期的国土面积仅有北宋时期的2/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北宋更加错综复杂,而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却大大地超过了北宋。究其发展原因,现行通史著作和有关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主要有四:一是南宋初年,金兵虽过长江,但在广大军民的坚决抵抗下,很快北...  相似文献   

15.
酿酒业作为中国传统手工业,在民国时期发展较快,并经历了从家庭副业到专业作坊再到近代企业的演变过程,其中尤以四川酒类生产最为闻名.作为家庭副业的酿酒,在四川农村普遍存在,它不需要添置较多的设备,原料系自产或以酒换粮,资本规模很小;一些专业酢房的资本来源途径较多,尤以榨油业、盐业、零售业资本来源为多,资本规模一般在500元至二、三千元不等(1937年币值);具有近代企业性质的较大规模的酿酒企业,如允丰正、大川酒行、泸州温永盛等,不仅资本上万元,融资途径灵活,与银行关系密切,吸纳了较多的盐业资本,而且多为股份制,有明确的生产管理分工和按劳计酬的分配制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并涌现了一批对酒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努力使酿酒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而且促成四川酿酒业由传统家庭手工业向近代工业演变.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一个古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酿酒与饮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事。到商朝,奴隶主阶级已养成嗜酒习惯并以酒作为祭神的必备贡品。至周王朝,则开始设置专管酒的官职。随着社会进程与酿酒业发展,酒已日益深入于社会生活之中。至于文豪、诗人、名流者,更是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郭老在《李白与  相似文献   

17.
学习宋辽关系史,首先碰到的是幽云十六州问题,这是五代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围绕着它,北宋和契丹政权展开了收复与反收复的激烈争夺,并影响着双方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变化。北宋初期,宋太宗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收复行动。  相似文献   

18.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了从私学到官学,从书院到府学,再由府学升为国子监的发展过程;由于物质基础的支撑、政府的倡导与支持、教学管理科学以及教学质量优秀,最终成为北宋时期众多书院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北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经济比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北宋经济在它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北宋经济的繁荣并非建立在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政府的严重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主要服务于地主、官僚和贵族的统治和奢侈享乐的需要。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重视,就会导出许多偏误。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北宋政府把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说明了①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②占城稻适合南北方种植③江南经济超过了黄河流域④中国开始从外国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是B,但笔者认为应选A,理由如下:占城稻是宋朝时期的一种良种稻。占城本为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部。当地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北宋初年传入我国福建地区。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稻比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