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周内媒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借鉴美国学者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较有影响的三份报纸——《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考察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了解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翔 《新闻窗》2006,(5):31-32
新闻娱乐化,现在已经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早在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这个比例为25%比40%。新闻变“软”的趋势,在国内媒体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据一位学者对某青年报的抽样调查,1998年软新闻占该报所有新闻的比例为62.6%,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而从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媒介开始距离娱乐性最远的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化强行拉近,使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3.
陈洁 《视听界》2013,(3):62-64
一、美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流行趋势 1.新闻节目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就是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里挖掘其娱乐价值,实现“硬新闻、软着陆”。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道路。在新闻报道中娱乐的比例加大,严肃新闻也开始用娱乐的手法包装,一些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的界限趋向模糊。  相似文献   

4.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在国外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下,中国的新闻业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到底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定义。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现是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尽全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目前对新闻娱乐化的种种界定,大致可以看出: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闻娱乐化与传媒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人行其道,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软化而包装成“娱乐信息”,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或煽情性刺激的方面,新闻越来越故事化、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孙莞 《记者摇篮》2008,(12):78-79
近些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它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各地方台的“宠儿”。这股“电视民生新闻热”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已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其中,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最为明显,是各民生新闻节目普遍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重新拷问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无论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在网络媒体中,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软化成“娱乐信息”,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和煽情性刺激得以强化,新闻越来越故事化、文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被忽视,严肃的新闻原则遭到了商业逻辑的践踏,公众利  相似文献   

11.
“造成电视传播低俗倾向和泛娱乐化现象的终极原因,是中国电视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利润指标的片面追求。因此,用主流价值观统领中国电视的评价标准是大势所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看来,首先应该有制度保证,“增加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的比例,缩小游戏娱乐类节目的播出平台”。他建议:“把欣赏指数、满意度等软指标变成具有市场导向的硬指标,着力构建电视节目恪守审美与艺术价值判断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娱乐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传媒业的大趋势,据资料显示:美国新闻工作协会1998年底对美国16家重要媒休作了1978年与1997年新闻报道的对此研究,发现1977年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1998年则颠倒过来。两之比为25%比40%。我国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近年来也方兴未艾,且有蔓延之势,甚至出现了过度的苗头,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5,(11):56-56
《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3期发表应天常的文章《新闻娱乐化,底线崩溃了》。文章说,世纪之初,放眼望去,“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来势生猛,好不热闹。广播电视“委身”于此,快“玩”得找不着北了。应该为新闻娱乐化设置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一言蔽之,就是确认新闻主播主持和节目的形态,都必须无条件从属于新闻。这是新闻专业精神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国银 《新闻界》2005,(3):110-110,132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日本著名传播学家竹内郁郎曾言,大多数传媒信息的90%为娱乐信息,①而威尔伯·施拉姆也看到了娱乐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份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②而我国大陆自从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介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在传播的形式上注重传受双方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视综艺新闻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传媒界的主要现象之一,现在社会人们对于电视综艺新闻的需求一般都是寻找娱乐新闻,以满足日常的娱乐需求,作为一个拥有十分广大的受众平台的新闻综艺节目,如何在新的世纪里寻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从本身性质上完成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基本课题。而电视综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是一种新时代的潮流现象,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整个媒体媒介的庸俗化,也不能忽视与新闻娱乐化给争取受众和市场带来的作用,我们否定其能够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其他危害,因此如何用一个正确的、全方位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是电视综艺新闻想要发展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分析,通过多方面论证,以寻求正确的电视新闻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娱乐化、公众利益和传媒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业界的关注:无论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在网络媒体中,娱乐新闻的比例呈加大加强趋势,富有人情味、纯知识性、纯趣味性的、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的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大行其道,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硬新闻大大减少;严肃的新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我国电视发展中,出现了以娱乐选秀为代表的电视娱乐热潮,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娱乐化”趋向的思考与探讨。本文从社会文化的多维视角对“电视娱乐化”现象作一探析,以期促进业界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媒业在全 球是最发达的。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装备,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本土化正成为席卷全美传媒的两大潮流。 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冷漠和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内容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美国新闻界称之为“娱乐信息”,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