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在大型连杆的加工中,要确保连杆的加工精度,就要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先加工出上下平面的基准,钳工精确画线,用镗床和车床粗加工各表面,精加工R面,后在铣床上用锯片刀把连杆体与连杆盖分开,精镗连杆体与盖的装配销孔,再钳工安装连杆体与盖,精镗大小端内孔,最后抛光、平磨至尺寸要求.采用这样的加工工艺,加工出了合格的产品,并能降低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机械技术是机电控制系统重要的基础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机械制造的需要,引进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成为机械制造与精密加工行业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特点;二是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探讨,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中的机械数量不断增多,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作为机械制造中的关键环节,工件的加工直接影响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加工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工件的质量又直接决定机械的性能高低,所以对工件加工的质量进行控制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根据机械加工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工件车削加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准问题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装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也是要首先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基准理论是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之一。 任何零件都是由一些简单而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等要求的表面(如平面、曲面、球面等)组成的。由于零件上各表面都有一定的位置和尺寸要求,所以在零件设计和零件加工中,应以某些表面为依据来设计和加工其他表面,以保证图纸上的设计和加工要求。那些作为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基准也就是“根据”之意。在设计和加工时,弄清面与面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正确地分析和选择基准,是进行设计和加工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是在零件的设计方面,还是在零件的加工方面,基准的选择和确定,是设计和加工工艺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机械制造技术逐渐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代的进步,不仅仅要求机械制造技术有所升级,而且其实践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创新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高精密机械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和管理也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能力。当前,我国机床行业着力发展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等重大技术,改变了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掌握了机械制造装备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制造行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迅速发展和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形状复杂度,满足了航天、造船领域的要求。但在使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排除故障,对于确保数控机床发挥效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机械制造行业与切削加工领域中数控机床切削颤振的理论研究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监测与预报的发展现状以及得出控制机床切削颤振的最优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提高多线蜗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一直是难点问题。针对多线蜗杆在车削过程中容易出现"扎刀"、"分线不匀"及粗加工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分层进刀车削多线蜗杆的方法。该方法从正确刃磨蜗杆车刀、粗车分线(刻线法)、精车分线及分步加工、分线精度检测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通过实践,学生在车削多线蜗杆时,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当今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于2013年开始对原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全面改革。将原有的3门专业方向课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两门专业方向课;将原有的专业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课合并为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新教学计划对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的课时压缩了近一半,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精练,而且要求教学内容能够革陈出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和内容的限制,很容易造成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某一航空典型零件为加工案例,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引入CAD/CAM虚拟设计/加工仿真环节,在后续的综合实践环节直接利用CAD/CAM得到的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组合夹具等用于实际零件的加工。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按照理论—仿真—实践的教学步骤,实现了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的无缝衔接,解决了新教学计划中课时少、内容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各行业都获得长足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局面,因而我国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竞争能力。机械产品生产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提升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企业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提升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农业、医疗、军事、航空、机械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制造行业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探伤、超声测距、超声焊接、超声清洗和超声加工等。超声波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21):5-6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双重发展,各个行业的生产模式都在发生改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加工机械,而加工机械的进步,取决于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加工机械初步实现自动化与标准化,而且在加工材料时也更加精细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面前,传统的加工机械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将数控技术应用其中,加工机械的零件不仅在技术上有所保证,而且零件的工艺也更加精湛。本文着重对数控技术在加工机械中,包括工业生产、机床设备、汽车工业,以及煤矿机械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取得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国顺 《成才之路》2014,(19):89-89
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机械制造与加工的封闭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新工艺新技术,让人耳目一新。在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也真可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现如今,控制可以编程,加工可以数控,制造可以3D。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也  相似文献   

15.
在制作加工箱形钢结构井架过程中,采用原制作加工工艺和原设计接头形式时,由于加工制作工艺不合理和原设计接头形式很难控制,容易造成箱形钢结构梁的断面对角线几何尺寸和宽度几何尺寸超出国家标准等质量问题,通过对箱形钢结构梁的特性、设计要点、施工工艺的分析,结合机械制造企业本身的特点,采用改进后的加工制作工艺和接头形式,使箱形钢结构梁的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同时大幅度提高组装速度,而且还节约了组对材料,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锉削六角形体边长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六角形体的加工方法六角形体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原则上是先加工基准面,然后加工平行面,再依次加工角度面。但为了能同时保证其对边尺寸、120°内角及边长相等的要求,各面的挫削步骤,一般可按图a中所示的编号序进行。二、加工步骤图纸见图b所示。1。检查来料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来料实际直径d。2.挫削基准面B,划尺寸58mm相对面的加工线,并挫削达到平面度、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3.粗、精挫基准面A,即a图中1面,达到平面度、与B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同时保证4.粗、精锉基准面A的相对面…  相似文献   

17.
数控工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三个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知识;现代数字控制技术;熟练使用机械CAD/CAM应用软件.机械制造技术是基础,数控技术是专业,软件技术是补充.数控工艺员不仅应会操作数控机床,编制简单的数控加工程序,而且要具备加工较为复杂的零件的自动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大型球面和地加工的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利用平面机构原理进行加工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制造行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机械制造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制造与创新能力,但制造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新课程体系●郑光华当今的机械制造不仅在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等方面运用了微电子、计算机最新技术,在加工机理、切削过程、基础加工等方面也无不渗透着时代的新技术,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机加工,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面貌和内涵也被不断改变,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