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布丹以降,霍布斯提出了君主主权理论,洛克提出议会主权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霍布斯在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安全,洛克在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自由,卢梭在公意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平等.相对于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世界里因更具有实际价值而受到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强调人民拥有主权,拥有国家权力。他的这种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一项神圣权利,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卢梭认为,公意总是正确的,并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主权与治权必须分开,强调政府只是人民的代理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基石,又是极权暴政与专制主义的温床,卢梭把洛克的分权理论推翻,却没有找到现实的人民主权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蕴涵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政治社会中的人应当自己统治自己的基本理念.它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权.虽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民主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已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正统思想.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和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主权思想包括了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两个组成部分,但往往被人们误以为邓小平主权思想就是国家主权思想。笔者认为,这是片面的理解邓小平主权思想。邓小平主权思想集中在对国家主权的论述上。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对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关于国家主权,主要体现在对香港问题和对外政策上。本文认为邓小平的主权思想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人民主权理论的萌芽起源于古代的希腊雅典城邦时期,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理论是随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而提出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卢梭.但是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本文将就人民主权的形式上的出现和人民主权理论的提出、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区别、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等方面谈一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权理论的萌芽起源于古代的希腊雅典城邦时期,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理论是随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而提出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卢梭.但是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本文将就人民主权的形式上的出现和人民主权理论的提出、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区别、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等方面谈一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议会主权与有限议会——英国制约议会下院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议会,尤其是议会下院,在法律上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所以在英国有“议会主权”法。但是,掌握极大权力的议会下院,也是需要受到其他机关的制约的,从而使议会也仅是一个权力有限的议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主权的社会基础,从哲学角度确立了主权作为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基于主权的本质确立分析框架,认为主权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主权观念的生态化决定主权观念的产生和流变。分析了主权观念的生态变化,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类意识”概念,并论述了类意识在主权的产生、流变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主权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卢梭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强调了人民主权的不可分割、不可代表和至高无上性。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马克思权力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关于法律、政府和主权的论述是马克思建立人民主权国家的理论基础。但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并未跳出时代的限制,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主义的设想。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关系中现实的人出发,对实现主权在民的社会理想提出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是对卢梭思想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站在理性、人民性的立场上对黑格尔关于主权在君的思想展开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阐明并论证了有关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作为普遍理性的化身而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权构成了未来民主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对黑格尔君主主权的批判折射出他对理性的独特理解,其人民主权的思想在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权与主权     
人权与主权是国际法的两个范畴。近年来,随着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看法的问题,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亦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主权及其在国际法上的意义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首先是由16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布丹在他的名著《论共和国》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的。他认为,主权是“国家内绝对和永久的权力”,是一国的最高权力,不受国家的法律约束,从而为主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关于主权的学说在近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王沪宁同志的归纳,有霍布斯的契约君主主权论,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黑格尔的国家人格君主主权论,奥斯丁的功利主义主权论等。随后,主权的内容不断丰富并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属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出现了一股抛弃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利的潮流。他们主张取消国家的对外主权,这股湖流席卷了整个西方并且影响至今,各种主张废除国家主权的学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陈腐的主权国家就显出了真形——无非是世界循环系统中妨碍血液流通的一个残存的疙瘩罢了。”有人宣称:“历史正在使国家主权这个词儿逐渐丧失意义”。他们统统把国家主  相似文献   

12.
主权让渡是二战后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洗礼过程中,避免被边缘化而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各国本着自愿、对等和共享的原则来让渡部分的国家权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一种共同行使主权的体制,较好的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共同行使的结合和平衡,适应了主权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着重从主权让渡的演义、主权让渡的时代背景及主权让渡的类型三个方面对国家主权让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权理论自形成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全球化条件下,主权理论需要更新和发展。邓小平主权思想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理论,对研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权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彩霞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1):55-57,76
卢梭是人民主权的集大成者,他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不仅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从理论上做了准备,同时也使人民主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性,其理论理想色彩浓重,对于广大受剥削、受奴役的劳动人民来说只能是一种“柏拉图”式的虚幻民主。  相似文献   

15.
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不断向前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二,大革命期间,制订的宪法及罗伯斯庇尔民主思想蕴含着“人民主权”思想;其三,广泛的大众参与也是“人民主权”思想深入人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卢梭与杰斐逊人民主权理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国家主权的分割、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对自由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权力的监督等四个方面。卢梭与杰斐逊的人民主权理论不但对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按照现代主权理念,教育主权属于国家“外围主权”,可以部分让渡。让渡部分教育主权,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权,是对人的发展权的重视和关怀,也是国家尊重人的教育选择权的体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教育主权虽被侵吞,教会来华办学,但歪打正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程,因此,开放高等教育市场,主动吸纳国外高等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它是在批判和扬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特别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为不同的革命斗争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政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没有人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9.
《钱江晚报》2019年12月26日第五版刊登了一则题为《老婆在老公朋友圈发了一张结婚照后,哇,居然炸出老公9个女朋友》的新闻:小雨不经意间看到老公手机微信中有女朋友发来的暧昧问候,为了"宣誓主权",她在老公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结婚照。这段话里的"宣誓主权",应为"宣示主权"之误。众所周知,"宣示主权"原本是用国家的力量和手段、法律、国际间的政治及一切可以证明主权象征的历史来表明主权的归属性。  相似文献   

20.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地主权是在16-17世纪欧洲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个概念,在其产生之初,曾对反对神权,确立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后来也一度支持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二战后,主权平等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也开始向经济和文化领域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主权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绝对主权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重新审视主权原则,树立实效主权观念,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