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 超过了1000美元,外汇储备突破了6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是,取得这些巨大成绩的代价却是高昂的: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环境污染加重;经济增长方式仍是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资源浪费严重;加上我国有庞大的13亿人口,人均资源少,如此高消耗的发展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此,  相似文献   

2.
曹耀辉 《考试周刊》2008,(24):237-238
全球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GDP的增长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对环境资源带来影响.绿色GDP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生产成本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是衡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综合指标.本文就是对建立绿色GDP的意义、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及调整项目的核算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2001-2002《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资料如下: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中国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中国每日水污染量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3.4倍,英国的7.8倍.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这些数字无一不揭示了我国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消耗和数量巨大污染物的排放,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忽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会导致高估物质资本而低估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弱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十年来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韩双边贸易结构对双方国内GDP影响的角度出发,计算双边贸易对两国GDP形成的贡献率,同时分析双方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分产业和部门分别测算出两国由出口贸易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单位出口贡献系数以及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根据分析结果,两国应该注意贸易部门结构的调整,这对于双方产业结构升级,出口增长正方向地拉动经济增长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9~2004年“积极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量分析了1999~2004年"积极发展"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学科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情况.1998~2005年期间,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82%和27.57%,其增长速度高于本专科生的增长速度;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博士层次和硕士层次的同构特征仍很明显,学科结构变化更多的是遵循等比关系;研究生招生规模省级区域结构在博士层次倾向等量增长,而在硕士层次倾向等比增长;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与GDP、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4%,但同时,我国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绿色GDP”概念。所谓“绿色GDP”就是要把自然资源与环境价格纳入市场机制进行经济核算,它要求政府必须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04年的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左右,这充分体现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绿色GDP”的思想。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  相似文献   

9.
陆红立 《职业技术》2006,(24):146-146
2001—2002《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资料如下: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中国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中国每日水污染量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3.4倍,英国的7.8倍。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用 这些数字无一不揭示了我国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消耗和数量巨大污染物的排放,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估算出1996~2007年间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基础上,分别从区域GDP年增长速度、物质资本存量、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居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时外开放指数等外部性因素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各区域的居民文化素质、对外开放程度、物质资本存量是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因果检验、H—P滤波、Census X12季节调整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剖析了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由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共同趋势、共同波动的特征,电力消费的波谷(峰)要比经济增长的波谷(峰)要提前1年,2006年以后,电力消费增长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丽水市GDP增长的典型特征是后半程发力,2001年以后,GDP均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最后针对丽水市就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的变结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恩格尔葛兰杰(EG)检验并考虑数据结构变化的可能,研究了外部经济环境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不考虑样本数据的结构变化,对于变结构时间序列数据,EG方法没有检验到协整关系;如考虑结构变化,通过设定虚拟变量,协整关系被成功测出.并且建立了不同时期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已形成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该关系分别于1989年和1997年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算法,计算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5到201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是1.60%;贡献率最高的西藏达到了6.25%,贡献率最低的青海只有0.10%;就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8%,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大约都在1%,而西部地区是1.43%。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用"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变量,用"ZC"表示居民消费性支出水平变量,根据1980-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经济数据,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来研究GDP增长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GDP与居民消费性支出存在差异性,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表现为趋势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不同程度地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研究三者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从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角度出发,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方面的发展速度对河北省GDP增长速度的影响程度作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河北省经济基本上是一个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主要由国内供需扩张而非国外因素变动来驱动.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79-2004年宁夏20个县(市、区)GDP增长率数据,利用经典的M—V模型分析宁夏20个县(市、区)GDP增长率与县际经济差异之间的制约关系,并通过定义均方经济系数指标,从均值方差效率的角度定量比较宁夏各年总的经济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7.
运用Chiristina Romer和David Romer的叙事记录法,税收变化可以分为内生性税收变化和外生性税收变化,外生性税收变化是指不受当前经济状况影响的税收变化。通过对1947年至2007年美国税收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着重研究外生性税收变化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发现税收增加对人均GDP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税收减少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实证分析强调了制度质量变化(特别是以综合统治质量来衡量的)对不同地区的经济表现的影响。在概述制度质量对宏观经济产生(人均GDP、GDP增长率以及增长率的易变动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之后,对实践中的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状况的基础上,运用1985.2009年广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并构建VEC模型来分析长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短期内,经济增长每增加1%,能源消耗增加0.65%,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符合反向修复机制.当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会以.0.24的调整力度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调整至均衡状态.文章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实证三者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运用协整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安徽省2000—2012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消费品总额、出口总额均与安徽省GDP成正相关关系;从长期看,三者对安徽省 GDP 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短期内只有投资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