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孕育了中国人民崛起的民族之魂──延安精神。延安时代已经过去,延安精神却永存。认识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把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成果。它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镌刻着深厚的阶级烙印、从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陕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就自然环境而言,陕北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脊,…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日本战后第三次大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的大学发展经过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第一次改革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第二次改革以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第三次改革时期,第三次改革以大学内部体制改革与教育改革为中心,正在探索建立适应21世纪的新的大学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第三次大学改革的过程及高度化,个性化,活性化之改革特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发端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掀起了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南斯拉夫首先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接着苏联、波兰、匈牙利相继跟进。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始于苏联柯西金推行的新经济体制,至1968  相似文献   

4.
阿楠 《江西教育》2004,(19):18-20
有关资料显示:建国50多年来,我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有110多万对离婚者;“文革”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高到180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年代初。从这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攀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1949年以后,日中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初:这一时期,日本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第二个时期是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时期日中关系的总体基调是友好与合作;第三个时期是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及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日中关系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动向,这种新的动向使日中之间的矛盾与磨擦呈上升与激化的趋势,日中关系进入一个曲折多变的转折期。政治问题在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中日益凸显,并呈现出复杂而又微妙的局面。随着日本走…  相似文献   

6.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完成.英国的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成为“世界工厂”。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美国先后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引进到中国、日本等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展,它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也深深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二战后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直持续至今,它无论从规模、速度和影响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前两次.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学术论争,即20年代初的“科玄论战”,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论争,40年代初的艺民族形式论争。它们反映了化人现代性体验的三个阶段:个体存在的自我审视阶段、社会存在的寻求定位阶段与民族存在的反思追问阶段,从而折射出中国化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程中得到验证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7年春到1998年夏,这三次历史关头,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实践的检验充分证明:只有邓小平理论才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思想有过三次突然而显著地变化。第一次是50年代初由全面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到提前发动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次是50年代中叶由"和风细雨"的开门整风到"急风暴雨"的反右派斗争;第三次是50年代后期庐山会议上由全面纠正"左"倾错误到全国规模的反右倾斗争。三次变化从时间上看都很突然,从空间上看都有方向性转变,从性质上看都是由正确向"左"倾错误的转变。三次变化给新中国的历史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其精神内涵依然熠熠生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正确认识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近二十年间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三次影响较大的学术争论,其中包括学科争论、不同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优势争论和工业化理论争论。结合新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文章阐述了这些争鸣将可以带给我国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塑造的延安精神,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那么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从40年代末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之后,其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拓展。从宏观上看,50年来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阶段。第一阶段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上半期,这一阶段的发展理论基本上可归结为“单纯经济发展论”,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方面。第二阶段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第三阶段基本形成于80年代之后,进入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是不仅把经济与社会,而且还把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个别民族国家与整个人类共同体联系在一起考虑的综合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悖论研究是继古希腊和中世纪之后出现的第三次悖论研究的高潮时期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 90 1年罗素悖论发现至 3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 ,主要以集合论悖论研究为重点 ;4 0年代初至 70年代中叶为第二阶段 ,逐渐转移到以语义悖论研究为重点 ;70年代中叶至 2 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 ,回归到自然语言 ,在语形、语义、语用的统一中研究悖论问题。现代逻辑在悖论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应用 ,悖论问题研究促进了现代逻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择校是西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主题之一。在我国,择校现象存在已久,但作为问题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最初在小学、中学范围内的择校,发展到今天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以钱择校的情形,并且愈演愈烈。择校问题的凸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甚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择校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短短的70年间,清政府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严峻时刻,进行了三次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改革: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且深及数千年传统,而且三次新政环环相扣,层级递进。虽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三次新政的成果却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并轨”趋势及配套改革举措谭维兴,白玉我国从80年代到80年代初,对高校招生分配始终采取国家包经费、包分配、包当干部的计划体制。1985年,国家开始实行“双轨”制改革:即两种计划、三种招生形式、两套录取分数线、两种收费标准以及三种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如果我们去追踪这股浪潮的历史成因,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80年代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是前两次浪潮在更广阔领域里的继续。到目前为止,当代社会主义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第一次是50年代初出现的南斯拉夫改革;第二次是50年代——60年代出现的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第三次是80年代出现的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高潮。这三次改革浪潮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互相交叉和并列的、不可能明确划分三次改革浪潮的时空界限。南斯拉夫的改革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时代的到来,从此至今,所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汤敏 《留学生》2012,(5):28-28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但要支持那些已经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还要创造一个环境,使大量的新企业不断地涌现。在过去30年里,我们有好几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贩卖牛仔裤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第二次创业高潮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掀起的全民经商、全民创业的高潮。第三次创业高潮是一批以海归为代表、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以英特网等高科技为代表的创业高潮。应该说,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的最活跃部分,主要都是在这几次创业高潮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